热点:提升派驻监督质效须把握三个关系
本篇文章1338字,读完约3分钟
常驻监督是党的统一指挥、全面展望、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 要逐一发挥常驻监督领导体制的特点,推进常驻监督的优质快速发展,需要在认知水平上把握三种关系。
掌握对派遣机构的责任和对驻地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派驻纪检监察组作为纪委监察委员会的派遣机构,对派遣机构负责,是启典地义。 常驻纪检监察组必须定位,接受派遣机构的指导,立即向派遣机构报告就业。 为了健全常驻机构的重要情况报告制度,重要报告是常驻部门履行管理党的政治责任状况、领导班子会议的研究问题状况、班子成员违反纪律问题的线索状况、介入重大的一些事项状况等。
另外,常驻纪检监察组要对常驻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事业负责,常驻部门要全面严格对党的政治生态、常驻部门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 纪检监察组不是常驻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对立面。 对派遣机构的责任和对驻地部门的责任根本一致,统一为改革的迅速发展稳定和全面严格治党的伟大事业。 如果驻地部门不全面严格治理党的员工长时间改善,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就不会长时间加强,纪检监察组也难以谴责。
把握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关系
常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核心是实行“两个维护”,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日常监督把监督寄宿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抓早小、微杜渐,是监督的基础性、常态化工作。 政治监督是“灵魂”,可以说是本质、属性。 日常监督是“形式”,过程性、形式性地说话。 政治监督寓于日常监督,日常监督体现政治监督。 两者统一于常驻监督的具体实践,不能人为地分割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使之对立。
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 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的背后有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乏、缺乏全面严格治党能力等政治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督来发现和处理。 因此,必须从政治监督的高度拓展日常监督的视野,从日常监督的立场推进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确保经常、无处不在、无人监督。
掌握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关系
常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早期抓住小杜渐。 做常驻监督首先要在监督面前。 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放箭。 找不到问题,执纪、问责就无从谈起。 有些常驻机构有线索,必须改变离开现有线索后既不监督也不大众工作的现象。 常驻监督中睁大眼睛,伸开耳朵,立即听“张家长”“李家短”,通过交心谈、日常谈话、会议活动、文件资料、检查监督、专业管理、巡回巡逻、主题教育等途径积极监督和发现问题。
“有问题就不发现失业,不发现问题就不报告渎职。 ”对常驻机构来说,发现问题就报告,更重要的是推进问题的处理,包括促使认真调查、修正。 常驻机构必须同时成为“探测器”和“医生”。 为了牢固确立“调查事件和通报信访是监督”的理念,不能放下现有的线索热衷于什么明察密访。 有必要把问题的线索处理作为监督展开的基础工作,及时处理,妥善处理,认真调查,正确执行纪律,修正,推进监督和初核、事件及事件侦查的“后”。 要切实进行巡视巡逻、经济责任审计、主题教育、专业管理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处理问题时多次要求事实上的要求,宽严相济,把握整体,标本兼治,谋求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刘久远作者是湖北省委监狱委员会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
标题:热点:提升派驻监督质效须把握三个关系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19/28171.html
下一篇:热点:运用四种形态精准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