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须下大力气整治走秀式调研
本篇文章676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日报评论部
前几天,一位基层干部谈到了他的亲历“全县总动员”。 周末,上级通知随机调查行政村,县非常紧张,层层通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以‘不陪伴’的名义,预先打了招呼,但没有人陪伴。 去了县委书记,下到村干部那里“原地待命”。 出发点是“随机”,但规定了“范围”,反而使基层干部和大众感到痛苦。 这恐怕是调研组的同志没想到的吧。 ”。
“调研集团的同志想不到”,值得密切警惕,背后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交织,互相帮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激浊水变清了,调查了新风的强度。 领导下层调查勤奋,多为“不打招呼”“不被邀请”,大众可见,下层高兴。 但是,调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变成了新的马甲,出现了新的形式。
最典型的是几个地方和机构建立“古典调查线路”,无论什么调查主题,都以同一路线、同一批对象来处理。 上级到达“安排好”的调查点,翻阅“补充完成”的资料,听“反复斟酌”的报告,看“精心配置”的场景,看“严格选出”的大众,成为“现场”。 正如习大总书记见血指出的那样,“看起来像是新的表现,其实是旧的问题”。 “大家一起演,让领导看”的表演调查必须大力整顿。
什么时候全党盛行“真正的调查”,党的决定符合实际,党的事业顺利快速发展。 什么时候从“被调查”低头,领导人的评价就会偏离大众的愿望,导致决定错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 真正的调查,一定是面向问题的调查,是倾听大众的声音,感受大众的痛苦,总结大众的经验,吸取大众智慧的调查。
( 12月19日人民日报5版《现场》是否会成为“秀场”——坚决纠正“四风”的新表现③)
标题:普法:须下大力气整治走秀式调研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7/23737.html
下一篇:普法:抢救专业层面解释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