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4阅读:

本篇文章811字,读完约2分钟

李杜鹃花

赵声良和61窟、张元林和285窟、苏伯民和85窟……“一生一人一窟”7集视频最近播出,讲述敦煌人和莫高窟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莫高精神的内涵:“保护沙漠,甘于献身,勇于负责,开拓进取。”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每个洞穴,每个研究者都有最爱的洞穴,也是人生的象征性研究成果。 这一生,莫高窟的研究者是黄沙漫长的敦煌,选事,结束了一生,这是敦煌研究院以前传下来的。 赵声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莫高窟61个洞穴中,手绘壁画《五台山图》各尺寸的复印件,做了翔实标记。 张元林研究了建于西魏的285个洞穴,聚焦于洞穴壁画、雕刻中佛教、印度教、中国神话、古希腊文明、中亚文明等多文化冲突,发表了多篇论文。 苏伯民从事“壁画医生”30年来,开发了壁画解体检测设备,探索了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成套技术。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选择事物,结束一生,敦煌守护者们与时间竞争,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研究保护事业。 有人把敦煌看作精神生命,有人再选一次也选莫高窟,有人坚定地相信一辈子都能保护莫高窟。 许多研究者从青年时代就扎根于那里,条件艰苦,志向依然坚定。 他们知道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见成果出成果需要终身精力。 他们的长椅冷坐了十年,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黄沙漫长的敦煌,献给了无限奥秘的莫高窟。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海外”的过去局面到现在,中国敦煌学的研究成果非常高,过去的文物保护几乎从零到今天的文物科技保护设备、做法、理念全面更新,从敦煌研究院最初建设时的18人到现在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执着与集中,毅力与恒心,是选择、一生所必需的品质,也是令人钦佩的魅力之处。 63岁的阿木爷爷只用灵巧的手就能把普通的树做成各种精巧的工艺品。 故宫文物修复师花了几年到几十年模仿一幅画,把一百多幅破碎的青铜器连接起来完善……他们一生解释了“为爱几次”“选择,终老”的深刻内涵,这种功夫精神和信念值得每个人学习 如果长时间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工作,奋斗一生,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标题:普法:择一事 终一生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4/2290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