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第三世界”面临疫情“第三波”冲击
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程亚文
如果年初中日韩等东亚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是第一波的话,那之后在美国和欧洲的扩展和猛烈是第二波。 这两个大区域都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相对良好、医疗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抗疫过程经历了不同的波折,但都被认为有能力克服现在的困难,回到相对正常的生活轨道。 最近的国际舆论担心,如果非洲、中南美、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国家大规模流行,这些传统的非洲拉丁美洲“第三世界”国家将不受冲击,面临极其恶劣的状况,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全球负面影响。
全球化内化使不发达国家更困难
由于检查手段、统计效率等方面相对落后,非洲欠发达国家发生了疫情,但扩大到什么程度依然多雾。 全球疫情扩散第三波的危险,预防管理能力和物资严重不足,加剧了其中许多国家的紧张感,特别是非洲国家,要求外部世界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比如减免过期的对外债务和延迟支付。
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境相当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的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国民经济”陷入解体,一国内不同群体好处的关联性减弱,资本对国家的游戏能力增强,国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进程 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是,一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就不容易外化,必须被动地将其内在于自己的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沉浮。
经济全球化在构建全球生产链和贸易体系的同时,也瓦解了许多国家的生产自立和生活用品的自助能力,强烈依赖世界经济体系。 后者因疫情“锁国”突然断裂时,一点国家的无力感也比以前没有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时强得多,发达国家不足。 另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滞后,财政保障也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因此,重组本国资源或利用全球资源解决危机,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 全球化的内化加剧了这些国家应对突发危机时的困难,在当今疫情的全球扩散中变得明显。
在迄今为止通过资本世界流动推进的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不提供公共物品,因此除了通过资本意志消除国家意志外,卷入全球化的国家一般陷入政治或轻或重的失能,增进国民的福利, 为此,需要全球公共服务系统制度和面对共同问题时的共同处理机制,包括比较全球和各国的危机解决机制。 但是,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中,这些方面的构建明显不足,过去一年流行的“全球治理”概念并没有真正转化或执行为实践。
有责任感的“复线全球化”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全球化的悲观呼声在增加,传统的全球化模式已经接近尾声,将来有必要开展“全球化重建”。 迄今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单线,没有考虑各国处理内部问题和全球问题时对公共物品的诉求,但这实际上有利于少数人的全球化,包括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内的广大不同人士之间的好处疏远
单线全球化及其内化导致的国家失能不能用全球化的方法来处理。 只能通过调整全球化的演绎路径来改善这个升级版的复线全球化是包括危机应对、财政互助、政治协商等功能和机制在内的多方向全球化,包括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诉求 多方向发展的全球化和国内海外资源的结合有可能解决经济全球化的单骑突进及其内化给很多国家带来的政治失能问题。
“复线全球化”也是有责任感的全球化,不是以完全受益为动机,而是在资本扩大中有机地承诺向各国和全球供给公共物品,使全球化真正成为各国公共秩序的维持、公民福利的扩大、利益共享的 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内部事务容易受到外部影响,主权国家的自我调节功能减弱,同时有必要为各国内部问题的外部处理铺平道路。
经济全球化近年来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性,是由于政治意愿对资本意愿的限制不足,复线版的全球化不仅为资本的世界扩张创造了条件,还通过创设一定的全球机制来扩展资本的世界 国际中介不足监督、评价、约束的资本流动重视利益,“复线全球化”不重视利益,但必须追求公共利益,防止资本流动中公共物品的流失和许多人的福利受损。
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也是反思全球化弊端,升级全球化版的契机。 人类对公共卫生的共同呼吁,对“复线全球化”的问题有意义,世卫组织对此次全球疫情对策发挥了重要意义,但效率依然有限,升级了全球对疫病物资、人员、技术等的协调和配置等功能,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提案等国际经济合作计划,同时参加共同的社会安全等国际合作计划,避免再次陷入以往全球化的经济主义臼。
(作者是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标题:普法:“第三世界”面临疫情“第三波”冲击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3/22366.html
下一篇:普法:中国与东盟经贸划出美丽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