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2阅读:

本篇文章695字,读完约2分钟

杨文梁晓飞

“户户通”100%硬化,信访满意度100%,公益雕刻配置100%……否则将是“一票否决”。 据半月谈报道,现在基层流行“100%完成”“100%完成”。 这样看起来明朗的号令,成了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的重担。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全心全意工作,追求完美,是应有的员工态度。 高标准、严格要求也是审查管理的方式。 但是,将“百分之百”“零”等绝对化要求滥用到基层,不仅会产生不现实的结果,而且容易被基层干部忙于应对而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情。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用看似“完美”但不现实的审查指挥棒鞭打基层干部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有些上级不做调查不知道情况,但对基层一点也不符合实际要求,不科学,不接地,不灵活,结果成了笑柄。 例如,如果在某个地方给乡镇“火葬指标”,就会根据当地人口“估计”死亡人数。 “不巧,不久在当地死亡的人数就不能满足上级的要求,我们的倒计时很长。 ”基层干部的一句话开玩笑,深刻反映了这个问题。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用看似“完美”但不现实的审查指挥棒鞭打基层干部也是形式主义的根源。 例如,有些地方要求短期内所有村庄完成“户口通百”,信访工作必须“百分之百满意”。 这种事是有关人民生产生活便利性和敏感权益的问题,有容易执行的,也有靠基层干部一个人的力量行得通的。 有时基层干部要撒谎应对工作。 上面的“一律”,下面的“一阵风”,不是现实的“完美主义”,而是把基层的“形式主义”赶走了。

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事业审查、目标管理关系到机关的事业效率和作风,有法律,有章可循,为了土地方便,需要接地气体、差异化。 对基层做更多的调查研究,追求更现实,让干部把第一精力用于大众服务,有些部门不要现实地追求自己工作的“极致”“完美”,要继续下去。

标题:普法: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该休矣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2/21947.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