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1阅读:

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黄益平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正在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复苏。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为了提高要点领域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力,救助政策需要准确落地,政策需要在困难的公司面前奔跑。”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最近几周,包括个体经营者在内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最重要的风险是现金流的中断。 这是因为业务大幅减少或停止。 另外,因为必须继续承担人工费、租金、利息等支出。 缓解现金流压力有三种方法: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和获得外部融资。 收入的增加依赖于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恢复,降低支出需要切实减少公司的经营价格,外部融资是解决中小微型公司现金流断裂风险的重要手段。 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重点是再融资、再折扣额增加5000亿元,用于扩大中小银行对中小微型公司的信用支持。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向中小微型公司输送资金不容易。 一是很难获得顾客,中小微型公司规模小,数据少,地理位置分散,金融机构对这些公司了解不多。 第二,风很难控制。 以前传达的银行风控模式,必须看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等,中小企业一点这样的消息也没有。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应对上述两大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科技平台发挥长尾效应的特点,链接数亿家公司和个体,有助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掌握中小微型公司的情况,实时理解它们的一些变化。 最近,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对根据支付宝( Alipay )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数据推算,全国个体经营者的年销售额为13.1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34.4%。 使用大数据掌握足够的新闻,可以克服新闻不对称的问题,连接金融支持中小微公司的“最后一公里”。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数字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做法,将抵押资产替换为实时交易和行为特性等数据,进行信用风险判断。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国际清算银行共同研究分解中国网络贷款数据,发现大数据风控模式比以前传播的银行模式在预测违约率方面更好,可以迅速、大规模地开展业务。 三家新型网络银行每年可发放约1000万笔小额或个人贷款,其平均不良率保持在1.5%左右。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数字技术支持融资决策,使金融机构能够大规模服务过去不太被金融覆盖的中小微型公司,是世界级的普惠金融创新。 例如,一家互联网银行的微型公司的“310”模型在网上申请3分钟贷款,1秒钟资金入账,人工干预为零。 这些在疫情防控期间特别重要。 因为不需要面对面的合同。 一项调查显示,50%的微型公司计划向新型互联网银行申请贷款。 以前传下来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支持信用决定。 这证明数字技术过去不了解中小微型公司的状况,可以改变手掌缺失的现象,精确措施,支持它们度过难关,健康迅速发展。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支持中小企业,就是保证就业,保证稳定。 数字金融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大数据观察和机器学习,掌握中小微型公司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和未来前景,处理对中小微型公司融资的风控难问题,把党中央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在现实中

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标题:普法:数字金融精准服务中小微公司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71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