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用好市场力量助力知识产权价值“变现”
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董碧娟
最近财政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经过三年,在要点城市建立了规范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制度,中央财政对各城市提出支持1.5亿元。 国家加强诱惑和投入,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是为了更充分地实现知识产权市场的价值,促进区域经济质量迅速发展。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质量的稳步提高,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全面加强,大量知识产权成果涌入市场发热,运用效益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年中国专利、商标权担保融资总额同比增长23.8%,达到1515亿元。 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0.7万亿元,占gdp的11.6%。
但是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链还有点难点和堵塞点。 例如,大学和科学研究院作为知识产权产生了“大户”,近年来深化了改革、优化机制,加强了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但仍缺乏专业的运营人才,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而且,虽然公司掌握了一点知识产权,但由于主体和转换应用的支持不足,知识结晶没有成为“束之高阁”。
关于知识产权,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 比较系列难点,我们依然大力,以系统性、全球性、长期性统一部署,打造“精致”的知识产权运营链,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与实体产业的紧密融合,使成果市场价值更充分
在这次由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的“大考”中,新动能、新经济显示了坚强的生命力。 着力扩大新的增长点,形成快速发展的新动能,是今后重要的力量方向。 知识产权是孕育新动能的萌芽,在其比较有效的运营过程中可以创造越来越多的新增长点,带来越来越多的新行业、新模式。
疫情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许多轻资产创新型公司来说,融资难的问题更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规模,宣传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保证保险,依法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措施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价格。
另外,知识产权的运营涉及政策、平台、资本、产业、人才等多方面,各地情况不同,各方都在尝试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和执行水平、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能分离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也不能分离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 法律制度环境的继续优化和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化都是必不可少的。 科研人才的勤奋支付和专业运营人才的深耕细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从创造方面来看,必须重视成果和市场的适应性,更好地以市场诉求为目标,进一步连接“地气”,以成果转移的转移潜力为源头增强。 从转换、运营方面来说,必须培养精通知识产权运营、理解市场规则的专家,让专家做专业的事情。
在实践中,许多知识产权创造者直接从事成果转化,“老师”变成了“上司”。 虽然也有成功的例子,但也有因专业信息不足、不习惯市场等理由,成果转换的效果受到限制,失败的情况。 大力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制度,是让更多的专家参与知识产权转移的转变,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的成功率,降低风险和价格。
各地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中,必须加强政策整合和资源集聚,优化事业机制,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特别重视人才的积极性,把各环节、各行业人才的力量更好地集中在知识产权运营链上,齐心协力加强创新探索,创造和解放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价值。
标题:普法:用好市场力量助力知识产权价值“变现”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610.html
上一篇:普法:拉动营收,降本增效有空间
下一篇:普法:乐见社会资本养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