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1阅读:

本篇文章1562字,读完约4分钟

乔金亮

粮食价格不仅关系到产业利润和农民的收入,还关系到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 粮食价格改革要寻找平衡点,统一考虑国际粮食价格的演变,兼顾生产者和客户的利益。 粮食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国内粮食价格,不符合WTO规则,也违反市场经济规则。 要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就必须积极培育新的粮食种植主体,造福有种植粮食能力的农民。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最近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一些地区还发生了粮食不足。 对于疫情,有人认为国内粮食价格必须大幅度提高以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有些人认为进口粮食还有价格的特点。 生产粮食必须消耗水土资源和物质投入。 多产粮食比买很多粮食要贵。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偏颇。 稳定粮食的关键是稳定价格,粮食价格必须兼顾生产者和客户的利益,维持整体稳定。 当然,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把临时收藏政策转变为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把农业直接补贴转变为耕地地力保护和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时,我国粮食价格始终保持整体稳定。 除了自身稳定的粮食产量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粮食价格是自成体系,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在WTO规则下,中国对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要粮食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实行1%的低关税,配额外实行65%以上的高关税。 即使配额完全取消,也不到国内支出量的5%。 这减小了进口粮食对我国市场的冲击。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悠悠万事,吃饭很大。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粮食产业作为特殊产业,其作用不容易以产业规模、产值效益来衡量。 对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即使在国际粮食来源充足的情况下,粮食的世界贸易量也相当于我国支出量的一半。 现在,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一点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事实再次证明,一刮风,曾经便宜的国际粮食价格就不再便宜,关键时刻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从国内来看,粮食价格对农民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在农业各行业中,粮食效益最低。 近年来国内粮食价格基本维持在每斤一元以上,有人吓了一跳,一斤粮食不比一瓶包装水贵。 对农民来说,辛苦种地胜过一年打工一个月。 对农村男性青壮年来说,种地成了“鸡肋”。 这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成为了“‘70后’不想耕种、‘80后’不耕种、‘90后’不耕种”的流行语。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现在我国小麦面积连续三年减少,稻谷面积连续两年减少。 这有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粮食效果下降、农民季节性荒废的原因。 如果不计算劳动力的价格,种植粮食的年收益每亩不过几百元。 如果计入劳动力价格,穆平均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在今年的春播中,早稻实现了连续7年面积下降后的首次恢复性增长,是因为国家公布的早稻最低购买价格上涨了每斤1美分。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粮食价格不仅关系到产业利润和农民的收入,还关系到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 粮食价格改革要寻找平衡点,统一考虑国际粮食价格的演变,兼顾生产者和客户的利益。 国内外粮食价格下跌,对粮食生产、储藏、流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粮食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国内粮食价格,不符合WTO规则,也违反市场经济规则。 因此,必须将临时收纳政策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 现在,国家废除了棉花、大豆、玉米的暂时储藏政策,根据市场定价、价格补充分离的大体情况,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在价格低的时候补充生产者,在价格高的时候补充低收入的客户。

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完整的粮食价格机制使积极培育新的粮食种植主体,有能力种植粮食的农民受益。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家庭平均土地规模只有7亩多。 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为推进适度规模的经营提供了契机。 现在规模的种地比较有利,有前途,其利益可以与外出打工和当地的二三产业一致。 今后必须在优化粮食支援保护制度方面制作复印件,把农业直接补助金转向耕地地力保护和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

标题:普法:进一步完整粮价形成机制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58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