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规范“云招聘”,求职更安心
本篇文章1159字,读完约3分钟
李心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时间长、价格低、覆盖面广的网络招聘,根据自己的特点,成为了很多用户的招聘优先。 特别是在新冠防治肺炎疫情管理常态化的背景下,就业服务向“在线”转移,政府机构、领域协会、大学等也选择“云服务”,支持求职者“云上就业”,进一步强调“云采用”的特征。
但事实上,“云招聘”也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另一方面,面对旺盛的网络招聘诉求,发生了一些网络招聘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不充分、招聘新闻不完全、不真实等现象。 另一方面,网络招聘平台的好处不一致,也有“假招聘”网站,使一部分工人陷入求职的陷阱。 例如,有些招聘网站在面试前以服装费、健康诊断费、研修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求职者索取钱,拿到钱后,以各种理由拒绝介绍,或直接失去联系,对求职者说“有空的钱职位” 比较网络招聘的问题,人事部日前发表了《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期规范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的迅速发展,为求职者护航。
今年以来,我国反复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维持了就业状况的总体稳定。 另一方面,逐个发挥“采用云”的特征。 人社部发表了“一百天数千万人的网络招聘活动”,截止到今年6月末,有208万人的用人单位发表了职场新闻2761万人,工人投递了近2000万份求职简历。 另一方面,与向求职单位支付押金、面试预付训练费、招聘新闻不真实等问题相比,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对网络招聘的监督管理。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实现“云招聘”的法治化,使求职者就业更加放心。
禁止入内。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连接了千万多名工人,只有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拒绝“假招聘”网站,才能保证工人的求职安全。 在这次的意见听取稿中,网络招聘服务机构依法在其网站、移动网络应用程序等首页的显示位置上持续公布营业许可证、人事服务许可证等新闻或上述新闻的链接标志
敦促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自己的责任。 现在,一些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将自己定位为新闻发布平台,不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 但是,由此受益的相关机构有义务检查招聘新闻,保证招聘新闻的真正可靠性。 这不仅是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监督管理的要求。
规范“云招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事件后的监督管理,保持互联网招聘服务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云招聘”的大部分行为发生在网络上,这使政府部门熟练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远程监督管理、移动监督管理、警告监督管理等非现场监督管理能力,精准化网络招聘服务监督管理、
当然,在“云招聘”成为常态的现在,求职者也应该擦亮眼睛,从正规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获取招聘新闻,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企业和职场新闻。 只有很多人合作,制定有序可靠的规范的“云招聘”,才能让求职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让有志者有事业,让有本事的人有舞台。
标题:普法:规范“云招聘”,求职更安心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8/2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