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学习先进管理 对标世界一流
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刘志强
中国的公司为了赶上,可以利用后发的特征。 既然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探索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就不要将其作为学习的参考。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开始实施“标志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提出在2~3年内,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重点国企基本形成体系的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效率高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全 业界专家认为,提高行动有助于拖着公司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公司。
管理是公司迅速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央企的规模、实力、创新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2019年,92家中央公司和地方国有要点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但这些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收益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仍与发达国家一流公司有不少差距。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健全制度,建立完整的机制,优化流程,增强公司内部的活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差距也意味着潜力。 中国的公司为了赶上,可以利用后发的特征。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探索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所以不要将其作为学习的参考。 这次晋升行动的出发点也在这里。 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公司必须在战术、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才、新闻化等8个行业确立对象,找出具体的差距,部分提高管理。 像中国华能一样,选择了19位“老师”:战术管理学意大利国家电力,组织体系参考华为经验、科学技术管理到贝尔实验室学习……公司负责人常说:“无论国家地区、公司性质如何,只要人有优点,就为我使用。 ”。
要标记国际一流,首先必须考虑“适合谁”“适合什么”,但决定标记效果的是通过处理“适合什么”的问题,直接考验管理者改革的智慧和勇气。
长期存在的通病必须坚决清除。 以往,公司总部定位不明确,存在机构臃肿、榻榻米房屋、人员过多、行政化倾向等问题,降低了决策效率,也影响了综合效益。 在组织结构管理中,我们必须标注先进公司,合理明确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人员规模,使公司的“大脑”更有效地运转。
值得借鉴的做法要勇敢尝试。 所有员工的能力和热情是否都比较有效地受到刺激与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有关。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许多世界一流公司使用股权激励、最终淘汰、任期撤职等奖惩机制。 具备条件的公司可以大胆尝试,将市场化选择者的使用者机制完全市场化,健全风险共享、利益共享的报酬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更好地创业。
有效的“责任田”要周密耕耘。 “天下大事一定会变得琐碎”。 公司规模变大了,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一倍。 能否克服“大企业病”,实现精益管理,关系到公司是否真的能成为世界一流。 国际先进公司在现场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顾客服务体系制度、新闻化等方面有什么有用的方法和手段,中国公司应深入学习,谦虚参考。
目前,国企改革三年的行动已经开始实施,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开展目标行动成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 希望越来越多的公司从投标中得到真正的信息,转变为现实,真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迅速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公司。
标题:普法:学习先进管理 对标世界一流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0/2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