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29阅读:

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时本

医疗用的一次无重复消耗品不能重复使用。 否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容易导致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 但是,在好处的驱使下,有些人铤而走险,无视患者的健康,一次也不反复采用医疗消耗品。 最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复使用手术专用消耗品的案件作了二审判决,两名医生犯有出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的罪行,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和1年8个月。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如果一次也不重复地反复采用高价医疗用消耗品,就能给违反操作者带来很大的非法好处。 比如在这个事件中,不一次重复冷冻烧灼针的话,每根的价格是9000元以上,反复采用的话,就会收到9000元以上。 涉案的两名医生采用了不到50名,但为212名接受了手术,共计603名费用接近600万元。 小消融针,非法利润这么大,可以说是针尖大洞,能漏大风。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不仅仅是图形,图形方便也是消耗品不遵守“一次不重复”底线的重要原因。 年,浙江某医院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反复采用无重复吸管引起交叉污染,部分治疗者感染了HIV,这一重大医疗事故,引起了社会对无重复消耗品重复采用现象的广泛关注。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消耗品从“一次”变为“多次”,监督管理变得非常困难。 手术是关门进行的。 外部监督自不必说,即使是与手术无关的医务人员也不能靠近手术台。 在此背景下,医生的小动作可以“掉包”。 你可以用旧的消耗品代替新的消耗品。 违法利益很大,监督管理也有死角,两者在一起,一点也可以使人处于危险之中。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其实,不是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而是需要建设章立制,形成固定模式。 例如,手术室“闲人不进去”,但所有手术都有器械护士、器械护士的重要职责,手术前后,把放在手术台上的器械和消耗品一个一个地数下来是首要目的,一个是不要把手术物质留在患者体内,二是器械和消耗 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确定器械护士具有监督医疗用消耗品避免重复的作用,就可以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手术台上,监督在身边,手术医生很难做手脚。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更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个医疗耗材都有单独的电子监督管理代码,跟踪消耗品的流动,根据形成的大数据,建立消耗品新闻化追溯系统,将其统一到医疗保险部门的监督管理范围。 这样的话,一次也不重复地重复采用消耗品不仅容易暴露,对收据进行虚报等行为也没有操作空间。

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反复使用消耗品,不仅给患者花钱买“二手货”,而且反复支付给医疗保险基金,是对患者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双重危害。 健全医院管理,发表比较规范,大幅度降低高价消耗品的价格,把不重复的消耗品列入医疗保险监督要点名单,用新闻技术发现隐性猫腻等措施,降低监督管理的难度,消除监督管理的盲点,医生

标题:普法:一次不重复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73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