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别给“刁民太多”披上真性情的外衣
本篇文章896字,读完约2分钟
许洪鑫
最近,海南万宁一乡镇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刁民太多”的不当言论,受到主持人的责骂,引起了舆论的热烈讨论。 ( 10月22日环球时报)
但是,与那位“官殿”的雷语相比,一些网民对这件事的评价更为低落。 在网上,在相关信息的评论区内,很多网民不仅有该町干部的“真正气质”“真正的人”“说很多人说不出的话”,还有义理坚毅的女性主持的“冠堂皇”“极其虚伪”……这些舆论的画风很大
你觉得那个乡镇干部真的是“真正的气质”吗? 是的,他确实是。 “刁钻太多”这个词确实有“无耻”“没有党性”“民情少”的丑陋表情。
首先,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局对全省进行的直播采访中,在与当地政风行风直接对比的监督类节目中,在这样高规格的直播采访中,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员与“信息发言人”一样,是当地镇委员会、镇政府的全部 因此,相关官员应该谨慎行动,积极接受大众监督和媒体的问答,但“刁钻太多”一词不仅充分暴露了自己粗俗的职业素养,也是印证当地政府机关工作态度的词语。 其次,作为人民公仆,在省级问政节目中坦诚地抱怨严肃的节目文案,污名化平易近人的人民群众,充分看到这个官员日常实务生活中的“言行一致”。
特别是这个官员嘴里的“刁民”是罪恶的严重恶极,不是被监禁的人,也不是市井里的喷雾舞弊,是如何积极向媒体投诉,揭露官员舞弊的普通人? 据这名官员说,“现在的刁钻太多,你们的信息媒体支持他们(投诉)……”。
大众监督是腐败支持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因为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和大众监督”。 在中央三令五申下,地方官员违反阳奉阴,将大众监督视为“仇寇”,将媒体曝光视为“虐待应援周”。 这样颠倒黑白,分清是非,毕竟是一些官员骨子里怨恨人民,害怕监督指控的“小人精神”和“官僚主义的本质”。
问政监督极为认真,官僚主义更为社会所唾弃。 有些官员必须明白,作为官员的道路,不是整天发牢骚、对人民无礼,而是对人民负责的“真相”,是为人民服务的“忠诚”。 有些无聊的读者认为傲慢无礼是“诚实”,认为官僚主义是“气质中的人”。 这样本末倒置,不重。 这不仅是自己的无知,而且是无耻的。
标题:普法:别给“刁民太多”披上真性情的外衣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568.html
上一篇:普法:静音车厢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