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国际反家暴日谈消除家庭暴力
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土毛
过去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家,应该代表温暖的语言,但后缀带有暴力,被用来说明严重的社会恶病。 这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无能,也反映了在家施暴者的不幸。 在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人们再次谈论这个话题,心情沉重。 但是,面对问题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
年,发生了很多家庭暴力事件。 不久前,山东德克萨斯的一位女孩侧的洋因为不能怀孕而被媳妇家虐待死亡,但施暴的3人受到了“从轻处罚”。 今年9月,四川阿坝州的女拉姆在家直播时被前夫唐某用汽油烧毁,受伤未死,到目前为止,她在家在暴力中沉默了十几年。
家庭暴力带来的惨淡后果令人瞠目结舌。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今年10月,辽宁省的6岁女孩被母亲及其男朋友灌水,钳子拔牙,被钢针刺伤腿……因几个月的虐待进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 不久,媒体报道了广东茂名的7岁少年被亲生父亲用烟头烫伤,双手被切断……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和研究中心从2008年开始年间媒体报道的697例未成年人统计了家庭暴力事件,其中85%
为了消除家庭暴力,首先需要在整个社会确立零家庭暴力容忍的观念,封锁“和泥”的精神。 这看起来老生常谈,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自己面对家庭暴力时的“摇晃”。 听说受重伤或死亡的家庭暴力,很多人充满义愤,被要求严惩暴力。 但是,邻居家的夫妇在吵架中打手,或者父母伸手打孩子几次时呢?
恶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 但是家庭暴力的优点之一是具有很长的时间性和隐蔽性。 施暴的一方从打一巴掌、按一次开始,发现没有遇到抵抗后,变得更肆无忌惮。 受害者经常因各种理由而忍耐。 根据全国妇女联盟年公布的数据,家庭暴力受害者决定在平均遭受35次家庭暴力后报警。 根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的上述研究,未成年人举报父母家庭暴力行为的只有2%。
暴力处于萌芽状态期间介入是最有效的方法。 问题是,没有意识到这是暴力,只是作为家务轻视,容忍家庭暴力。 今年7月,河南省女性不堪家庭暴力而跳楼,引起双下肢截瘫,但在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表示双方意见不统一,必须私下调解。 网上对“父母是否应该打孩子”有很大的争论,支持“打”一方的人不在少数。
我们的社会也许比想象中更能“容忍”家庭暴力。 关于没有造成严重结果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哪怕只是一点点,也选择了“不要丢脸”。 旁观者不关心自己,所以经常提出“忠告和不忠告”。 相关机构也采取慎重的态度,在解决过程中拥有“和为高”的大体,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行解决。 这导致“小恶”不受及时抑制,一不小心就发展成“大恶”。
当然,家庭暴力与其他暴力事件相比既特殊又复杂。 因为这是源于亲密关系的暴力,当事人往往向前看向后看,担心。 这要求建立更加细致和各部门合作的反家庭暴力支援系统。 例如,如果家庭暴力伤害还不严重,家庭暴力行为还没有达到刑事处罚,公安机关必须立即发出家庭暴力的警告书,发出警告。 法院根据情况发布人身保护令,妇联、社会公益机构可以提供心理指导等支持。 不仅是对受害者的指导,还包括对施暴者的援助。 因为家庭暴力实施者很可能有精神或心理问题。
所有这些起点必须以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有足够的认知为基础。 不要无视身边的暴力。 不要以为只需要小伤就不用担心。 不要等到生命耗尽再谴责家里的暴力。 要反对家庭暴力,就必须从这一刻开始,从所有的小事开始。
标题:普法:国际反家暴日谈消除家庭暴力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7/19959.html
上一篇:普法:“戴头盔看房”背后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