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
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郑州7月27日电(记者李丽静) 7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在郑州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李庆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李庆军同志生前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第二法庭副审判长,于去年9月28日因病治疗无效。 他参加了25年的工作,始终停留在审判的第一线,在许多事件和疑难事件中总结经验,掌握了过硬的技能,以扎实的业务素养和过硬的事件质量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尊敬和信任。 他患重病期间也坚持不懈地坚守岗位,解决了困难的事件,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变成了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表彰大会上,李庆军同志优秀事迹报告团的成员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追踪李庆军同志的动人事迹,现场人们受到了教育和感动。
□河南日报记者刘海涛周青莎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 在去留期间,在取舍中,考验毅力,更服从初心。
亲情、乡愁、人情和法律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遵守法律和良知。
医生提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案时,他选择了不错误上班的后者。
面对疾病的痛苦和繁重劳动时,他选择忍耐和坚持,不会给组织和同事增加负担。
李庆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立案二庭原副审判长。 年9月28日,在与尿毒症顽强抗争四年后,他永远离开了。
他是普通法官,但留下的故事令人心动。 他走后,网上的网上悲伤如潮,善良朴素,敬业,正直,温暖… … 平时沉默的他,本来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山村的第一个本科生
济源市邵原镇北李洼村是李庆军的故乡。 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之间的山村,产生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1964年4月,李庆军出生在这座山里的贫困农户,兄弟四人,他是老板。 父亲年轻时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了,李庆军从小就体谅父母的困难,努力学习。
高中同学至今还记得他在班会上的发言:贫穷不是我们山上的孩子的错,但改变贫困是我们正义的责任。 我们没有出口,只有埋头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那时,教室暖气使用的是土块煤炉,前一天晚上被湿煤封住,里面开了个小洞慢慢燃烧,第二天必须早点捅炉子换煤块。 否则,火就会熄灭。 早上李庆军总是第一个起床,在煤油灯下对着桌子看书的样子固定在班上所有老师同学的记忆里。 因为他,21次航班冬天的煤炉没有熄灭过。
1982年,李庆军考上了河南大学的政治教育系,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 据说金凤凰从山沟里飞出来了。
毕业后,李庆军在郑州当了大学老师。 作为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每次回家,村民们总是为宅基地和耕地等纷争向他评价道理,想办法。 山上的农民没有文化,也有因纷争吵架、吵架、不擅长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年轻人。 李庆军有目共睹,心急如焚:法律知识很重要,我能为乡亲们做什么?
一粒种子在他心里发芽了。 李庆军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疯狂的自学法,终于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1993年进入省高级人民法院,从此开始走上了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
不工作的老村庄
村民说他有口头禅:庆军‘ 不要工作!
在村民眼里,省高院的法官,那就是大官员。 十里八乡向他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了。 熟悉、不熟悉、看病、打官司… … 来家里吃饭是很正常的事,有些人一个人住了好几天。 李庆军总是热情好客,从来没有照顾过。 装修房子的时候,他说服妻子扔掉木地板,铺了好几次地砖。 村民们大老远跑来,都是两条腿的泥,我们要是木地板,怕他们不舒服。 妻子马凤实也为此埋怨过咱家是你们邵原的郑事务所。
乡愁回归乡情,但李庆军决不会为事件辩解打招呼。
高中同学侯怀乐的侄子在济源提起诉讼,想赔偿钱。 据说你和庆军关系那么好。 去找他,他一定会管理的。 但这郑州之行,失去了侯怀乐的脸。 李庆军说:“事件的分解我可以帮忙,但不能用上述方法打招呼。 这是绝对不能的。 老同学满怀希望,失望地回来了。 当时他还没有接近人情,庆军一再明白几乎是对的。 侯怀乐说。
同学,不仅发小,老师,甚至叔叔为了事件给他打开了后门,李庆军也一概拒绝。 有一次,他叔叔为了一起闹事去郑州找他两次,他给家乡的法院打电话,希望事件能走捷径。 李庆军从法律角度精心帮助叔叔解体问题,拒绝打电话说话。 因此,叔叔很久没想到了。
老乡耀明堂曾经作为村民代表,因共同栽培合同纠纷提起了18年诉讼,在省高院开庭30多次。 李庆军没有为他的事件找同事。 李庆军在省高院谁不知道,为什么不向他求助? 耀明堂挥手说:“我很了解庆军的人品。 他从来不跟别人说话。
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渐渐地李庆军不工作的名声传遍了村子。 知道这个名字,李庆军先微笑,然后认真地说:当法官,公正是最低的底线。 如果在法院讲人情,法律需要做什么?
签字机最后的影像
李庆军的卧室就像医院的病房。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箱子里的透析液几乎全是墙,口服药物大多要带钵进去。 两个特殊的床头柜,一个是小冰箱,用于留下注射剂,另一个是台式孵化器,用于加热透析液。 床边还有紫外线消毒灯。 李庆军每天都在这里,自己做腹膜透析。
4四年来,他早上6点起床,一天不得不做四次或五次透析。 为了按时上班,他总是带早饭去上班,中午就那样带回来了。 妻子恨他,他总是说那句话:今天接待了几个当事人,今天没有忙开庭的时间,今天恶心,不能吃&hellip。 … 整理遗物的时候,打开他办公室的抽屉,一个里面有药,体温计,血压计,另一个不能吃的饼干,满是点心。 眼前的场景,让父母们流泪。
在他的办公室里,家人发现了19本日记。 除了少量的生活碎片,大部分都是就业记录,写下来就11年了。 日记中有压力,有病,有担心,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 …
年10月17日:上午在家休息,下午总结了15起案件。 把桌子上堆的案子裁决完。 加班到晚上七点三十分。
年10月18日:剩下的一个多月,必须全力解决案件,案件率会影响全院的业绩。 妥善处理案件,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年3月13日:昨晚我坐k180去了北京。 上午到达北大医院,各项检查指标都很好。 医生说我可能是病人中控制水最好的.。 上午签回程票,下午1点30分回郑。
深夜郑州站经常出现瘦弱的身影,拿着药箱,匆匆走着。 这个乘客是李庆军。 年后,医生要求他每月必须去北京复查一次。 为了不让小李误工作,每次他请半天假,第一天晚上坐普通列车去北京,第二天上午检查完毕后坐高铁回来。 到郑州后先去单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妻子劝我不要那样做,从高铁站回来正好经过职场,补充掉下来的工作,我说我很冷静。
年9月1日,李庆军做肾移植手术的前一天,他还在单位加班。 下午6点30分,省高院签证机上留下了他最后的影像。 第二天躺在床上,做好术前准备,给同事打了13个电话,全部命令就业。
为审判事业而奋斗的愚公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党的教育… … 作为青年法官,在党的恩泽下,接受党的培养,成为共产党员是我最大的愿望&hellip。 …
打开李庆军的入党志愿书,似乎在读楷书的临帖。 清秀有力的笔迹,贯穿着从胸中发出的礼貌和初学者。
带着这份真心,他以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拖着病好好地站在审判的岗位上。
恶心,腹胀,疼痛… … 他去世前的四年里,疾病总是围绕着他。 面对繁重的文职工作,他选择忍让和重复,把痛苦写在日记里,害怕父母们担心给同事和朋友增加负担。 他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总是充满希望,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变得更好。
法官的作用是处理案件,如果不处理案件有什么价值? 这是李庆军经常说的话。 这句话是让他以司法为民,在公正的司法道路上无悔。 这句话用他有限的生命,写下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解释了人民法官的初衷和使命。
在妻子眼里,他热衷于工作的样子就像每天挖山的愚公。
发生痛风的时候,他疼得走路也很难,依然好几次上班。 妻子心痛困惑:庆军,我们不能在家休息吗? 他说:你不知道。 我在家玩比较痛苦。 一到单位,我全身都很好,一忙我就什么都忘了。
在医生和护士眼里,李庆军是个不听话的患者。
年,他在高压下上升到190,出现了脑梗塞。 住院期间,稍有好转他就没空了,请书记官把文件送到医院,在病床上一并加以修订。 几天后,同事把捆好的卷子拿走了,按照他的要求又送来了新的。 护士批评他也不听,不得已摇了摇头。
在律师眼里,他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法律家。
肾功能严重受损影响了他的眼睛。 他做过白内障手术,眼睛散光,所以读书很辛苦。 但是除了工作,他最大的兴趣是读书。 一位年轻的律师看到李庆军的桌子上放着几本医学和财政部的书,很好奇。 李庆军说,手头的事件涉及这方面,我要买看看。 李法官比我们的律师下了更多的功夫,他真的很认真地执行着自己的第一个承诺。 这位年轻的律师说。
在同事眼里,他是有名的三不法官。
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使李庆军珍惜了身世的法衣。 工作中不插手领导,不要求待遇,交往中不打扰同事朋友,事件中不插手当事人,谋求利益。 他总是对裁判队说:当法官一定要有良心。 不管谁找,法律基础都突破不了。
从愚公的家乡出来的山里娃李庆军,对法官这个职业的爱已经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 由于这种愚蠢,在生命的最后八个月,他带领审判小组结束了360件,占全庭结束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他结束了121件,是全庭案件最多的法官。
特别追忆会
7月3日,亚太律师事务所举办了李庆军法官追忆会,河南很多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都来了。 我工作了30多年,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省律师界是第一次专门为法官召开这样的会议。 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徐燕说。
李庆军去世将近10个月了,大家谈论他的时候也充满了惋惜和怀念。 律师武中文是李庆军的老乡,庆军当法官后,他父母反复提醒,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你要破案要讲良心,不要挨骂! 庆军答应了,但也做到了。 然后做就一辈子了。
与李法官接触没有距离感,没有架子,容易亲近。 在追忆会上,律师张武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几位律师说:每次去见李法官,那时他都会站起来迎接,有时会站起来送。 这是小事,但足以看出法官的素养和品格。
李庆军在日记中写道,法官和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处理案件时的立场不同,但要求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维持法律的尊严,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应该互相尊重。
年,李庆军主持了事件听证会。 一方当事人和律师来自外省,地方口音很重,而且发言时重复着。 李庆军一点也不急躁,多次安慰说:别着急,慢慢说,让大家听。
这次听证会召开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是中午1点多。 那个律师收拾了资料,礼貌地对李庆军说:李法官,我普通话说得不好。 我担心法官听不懂。 对我们不利。 我没想到你这么有耐心。 为河南法官好。
令律师们敬佩的不仅是李庆军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
年,大成律师事务所代理共同进行了工程再审案件,证据资料近千页,争论点达11处,历时近两周才明确。 他们认为法官手里案件太多,为这个案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容易,告诉当事人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开庭前几天,李庆军给他们打了五六次电话,很好地理解了事件。 开庭时,李庆军迅速准确地把争论点锁定在四项上。 审判后,他又指出双方证据不足,大家都信服并敬佩。 最终,在李庆军的组织下,事件很快就处理了。
接受调解协议,当事人老潘兴奋不已:我一生都要感谢李法官。 他为这件事付出了很多努力,使我们两家公司和好,4500名工人受益。
年9月30日,是李庆军去世后的第三天。 在济源的小街上,一位老人蜷曲着背,划着小三轮车。 她去市里给儿子买他最喜欢的柿子。 她是李庆军的母亲。
从去年秋天到现在,秋叶变黄了,儿子没有回来。 大雪下了一山坡,儿子没回来。 春节饺子包好了,儿子还没回来… … 李庆军去世的消息一直瞒着他年迈的父母。 现在快过了10个月了,两个老人以为儿子远行去上班了,每天握着手机,坐在门口盼望着,期待着那个孝顺的儿子突然又笑回来。
目送他那天,家乡200多人自愿聚集,向郑州方向鞠躬,为李庆军送行。
李庆军去世后,河南日报将长篇通讯刊登在一版上,分发了系列评论。 短时间内,阅读量超过50万人,纪念复印件喷涌而出,人们称赞他是新时期人民的好法官,清洁干事的好干部。
网民们说,他以活生生的事迹展现了现实版焦裕禄的形象,他把学习焦裕禄落实到行动上,出色地体现了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有法官,是人民的名誉。 有这样的党员,是党员的榜样! 好的法官不仅讲好的故事,而且巩固了大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追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向李庆军学习的热潮。
我们为有这样的同事而骄傲。 我们必须像李庆军一样,忘记初心,记住使命,以公平正义为终身追求。 在省高院,想起同事们和他共事的日子,就像电灯在心里点燃,引导着大家。
每个证据都要认真审查,每个审判文件都要细心,每个当事人都要诚实对待。 在全省法院系统中,李庆军具有忠于职务献身的精神,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法官承担着赋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盛夏的一天,面对朝阳,李然来到郑州市烈士陵园,给父亲李庆军带来了他生前一直期待的消息。 那是重庆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李然说: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他这一代想成为符合大众良心的好法官,他做了。 我会沿着他的路继续走… …
标题:热点: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6/4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