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手机定位引广泛质疑 院士:治本需自主革新
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宣布,苹果手机的功能隐藏着隐私泄露的危险,客户采用时,会记录位置等新闻。 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个人新闻的安全乃至国家互联网的安全。 这暂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移动网络安全的担忧再次高涨。
定位功能争论由来已久
中国在全功能接入网20周年后,现在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大国。 根据中国网络新闻中心7月22日发布的《中国网络快速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去年6月,中国读者规模达到6.32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46.9%。 随着3g的普及和4g的加速,中国读者手机的网络利用率首次超过pc端,手机成为了第一台互联网终端设备。
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 但是,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我们的隐私保护和个人新闻安全等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手机作为移动网络的主要载体,其安全性特别引人注目。
正如中国工程院镍光南院士指出的那样,智能终端设备的客户数量是‘ 十亿计,通常提供操作系统的企业容易获得客户的身份、账户、位置、事件、兴趣等新闻,因此在各种监视计划中,智能终端设备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苹果iphone5s手机有默认打开的定位服务。 这个功能详细记录了客户什么时候去了那些地方以及在那个地方待了多久。 该功能根据手机定位服务,可以显示新闻完全分解个体痕迹,自动分解、分类活动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这个消息的方法与软件同步,比手机基站和wifi等定位精度更高。
苹果公司根据央视的报道,反复给客户明确透明的提示和选择,使客户能够控制自己的新闻。 事实上,手机定位功能可以关闭。 但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安学院的马丁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完全记录了采用手机软件的场所、时间等新闻,即使用户关闭了定位功能也不会改变后台系统。
如果顾客是负有一点特殊使命的政府领导或对外谈判代表,如果泄露了其下落或其他个人消息,对方可以掌握其下落,洞察其秘密,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战而屈的士兵的目的。 相关人士表示,这个功能给顾客带来个人新闻泄露的危险,同时威胁到国家新闻的安全。
这个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因为相关企业涉嫌在2011年和2012年,在美国和韩国收集顾客的位置消息而受到起诉和处罚。
手机安全面临三大挑战。
关于定位功能的这项公案众说纷纭,当然移动网络安全面临着新闻泄露的课题和威胁。
首先,移动终端不能像pc端那样内置功能完整的杀毒软件,移动终端上的病毒比pc端多,危害也大。 专家表示,目前移动终端上的恶意程序正在迅速增加,每年达到200万个以上。 其中有些恶意软件可以实现对客户的电话窃听、环境监听、消息监视、gps定位等。 植入特定的恶意软件后,手机将成为窃听器,客户的情况将发送到该软件的监视方。 这未经客户同意和同意,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
此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出现也给移动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庞大的个别新闻,在经过大数据的解决总结后,本来就是平凡的数据,也成为了反映国民经济的重要数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贺铨在年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上,大数据对我们也是一大挑战,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但2010年中国新保存的数据仅为日本的60%和北美的7%,而且是中国保存的数据的一半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迅速发展,云安全开始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云时代的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计算首先是安全的。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蔡永泉教授说。
另外,斯诺登事件的出现也证明中国的新闻安全面临着重大挑战。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斯诺登和其他一些关联也表明,迄今为止通过对象和选择性监督,成为了无处不在的监视。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研究中心5月26日发表的《美国全球拦截行动记录》的报告,美国网络的主要九大硬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提供了非常核心的技术支持,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
苹果企业在最近的声明中表示,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都可以就任何产品和服务进行所谓的‘ 后门。 但是,在苹果和安卓手机的操作系统被美国NSA认为是数据资源的金矿的情况下,“美国国家安全局突破了多年前主要企业开发的大部分安全结构,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 即使全世界将专业软件移植到近10万台计算机上计算机没有连接到互联网上,美国国家安全局也可以通过电波入侵。 很明显,在美国没有底线的监视威胁着手机客户的新闻安全。
多管理以维护隐私安全
正如吴贺铨院士所说,现在是大智移云时代(大数据、智能城市、移动网络、云计算时代)。 与pc端相比,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在安全方面的挑战更大。 客户id新闻很多,有定位能力,但有可能被跟踪,增加了安全风险。 移动支付与银行账号有关,财产安全不容忽视。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在中国没有自主控制能力,维持新闻的安全性很重要。
实际上,为了保护新闻安全,世界上一个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规,这为中国提供了参考。 因此,中国也必须加快网络安全战术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快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完善相关制度。 值得称赞的是,最近中央网络通信宣布了网络设备安全审查制度,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个制度要求应用部门购买并采用安全审查合格的产品,确保安全性和控制性。
操作系统本身无法控制,仅在计算机周围添加新闻安全产品并加以保护往往没有效果。 倪光南是这样说的。 因此,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开发共同创新、自主控制的国产开源软件,提高核心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是治本之策。 真正基于开源软件迅速发展国产软件既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又可以降低手动和后门的风险。
中国在相关行业受制于人,但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由苹果公司和谷歌控制,核心芯片大多依赖进口,有后门风险,在新闻安全行业自主控制
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需要中国式突围。 我们需要完善产业基础,突破基础设施不可控制的思考,实现产品技术的服务化。 要改变新闻安全工作人员的短缺状况,加强新闻安全深度感知技术研究,研究新技术、新应用环境下新闻安全的做法。 北京一家新闻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这么说。
标题:热点:手机定位引广泛质疑 院士:治本需自主革新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5/48848.html
下一篇:热点:微软公布对比诺基亚裁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