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名为“互助” 实为卖血血液供需矛盾催生“血头”经济
本篇文章1619字,读完约4分钟
本来是献出爱的无偿献血,但却成了罪犯产生财产的途径。 最近,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区人民法院对苏州市第一个非法组织销售血案作出判决,被告人李某被判处8个月监禁,罚款1000元。
互助献血的名字
年3月中旬,派出所接到吕某的通报,介绍住在同一家酒店的李某和别人卖血,同时有非常多的人。 不久,李某被逮捕归案,在他的居住地发现了20多本名字不同的无偿献血证。 根据对照,这些献血证都是真实有效的,吕某本人也是献血者之一。
在审判中,李某亲自说明了所有的犯罪事实。 2012年底,李某在qq组发送了患者需要血,通过捐赠血小板来给予报酬的消息。 当时他缺钱,所以联系了对方。 到了血站,我没有身份证,所以没能成功。 但他找到了商机,血小板难以留下,供求矛盾特别大,很多患者都知道需要血小板。 有将血小板点对点捐赠给患者的互助献血方法,患者家属除了支付来自血站的营养费外,还支付200-300的报酬。 由此,李某发现了作为血行商人的赚钱方法之门,迅速印刷名片和传单,一边去医院寻找顾客,一边在网吧和小区等地张贴传单,招募卖血的人。 很快,李某建立了qq群,吸引了二三十名固定献血者,他的业务也蓬勃开展。
根据 审理,在患者需要使用血的情况下,向李某介绍献血者互相帮助,发放献血票。 血小板每提供20单位,血站就为献血者提供100元的交通伙食费和150元的超级购物卡。 之后李某可以凭献血证和发票从患者家属那里得到300元的报酬。 一般献血者可以拿到300元和150元的购物卡,李某自己提取100元的加薪。 据李某透露,从2月中旬开始第一次业务后于3月13日被拘留,短短一个月内他组织了近40人,平均每天一两个人,共计获利000元左右。 最终,验证了参与销售血的人有5人,法院据此作出了上述判决。
血液供求矛盾的祸害
其实,李某事件只是违反献血的冰山一角。 据他说,他也是通过别人的介绍走这条路,在他面前有人从事这种违法行为。
调查显示,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血液供求矛盾突出。 血小板供需矛盾大于全血。 首先,采集后血小板的保存期限只有3到5天,比全血更难保存。 因为这个库存总是不够。 其次,血小板采集过程多而杂。 以吕某献20单位的血小板为例,他陆续抽出3l血液进行血小板分离,在献体前的健康诊断、检查等过程中,到采集完成约2小时,血管变细,还需要3小时。 很多志愿者想不捐献血小板而提供数百毫升的全血。 最后,对患者来说对血小板的控诉没有固定,紧急情况下需要每天摄取血小板。 医院血库缺血的情况下,只能找黄牛处理问题。 难怪一系列原因导致血小板供需不平衡,李某入行一个月就能组织近40人卖血。
巨大的供求矛盾事实上引起了管理上的困难,违反互助的背后几乎有生病患者的紧迫诉求。 否则,李某之流就拿不到互助票。 事实上,互助献血的管理处于比较不自然的局面。
担心互助献血不规范
姑苏区法院刑一庭副审判长章勤法官指出,血小板供需先天性失衡和管理中的许多具体困难共同引起了违规卖血现象。 互助献血还有很多细节要规范。
互助献血需要去患者医院开具登记表,登记与患者的关系,但很难检查亲属、同事、朋友和其他志愿者的两种身份关系,只有患者或献血者口头证明,这是违反献血的可能。 另外献血记录查询和违反献血新闻登记有一定的管理缺陷。 这提供了黄牛大规模组织献血者可以为违反卖血开营的脆弱性,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难度也大幅度增加。
章勤说,处理这个问题不仅要关注管理上的问题,还需要提高对使用血液安全的警惕。 巨大的差距和点对点献血的模式容易引起违规市场。 无偿献血一旦成为有偿交易,就很难保障血的安全,现实中职业销售者有时会通过服药迅速提高血液指标,或进行很多献血。
根据本案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出台尽快执行的比较有效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的管理流程。 组织性和蔓延性强的血液黄牛也要加大打击惩罚力度,保障患者的血液安全,全力维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标题:热点:名为“互助” 实为卖血血液供需矛盾催生“血头”经济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1/47862.html
下一篇:热点:名为“互助献血”实为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