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京政府新闻公开新规明年施行 涉PM2.5等12项
本篇文章3358字,读完约8分钟
昨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食品安全、环境审计审批等复印件将纳入政府自主公开项目。
自主公开食品安全
记者表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闻公开条例》实施后,北京收到的新闻公开申请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3000件以上上升到去年的16888件,公众对政府新闻公开的控诉明显增强。
与国家《条例》相比,北京市的《规定》扩大了自主公开的范围,将食品安全、pm2.5等市民关注的12个社会热点纳入政府自主公开的新闻文案,要求非常详细。
在食品安全方面,必须发表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业检查整顿等消息。 在环境保护方面,必须发表环境审计批准、环境状况公报、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消息。
发布时限5个工作日
而且,北京这次将政府自主公开新闻的时限从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15个工作日,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主管部门立即公开初步核实情况,事态 这样,市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真相和情况的进展,从而杜绝谣言的发生。
行政机关必须建立健全的新闻监测和澄清机制。 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必须发现影响社会稳定或可能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的消息,并在其职责范围内发表正确的政府消息加以明确。
防止以涉密为借口
国家《条例》规定不得公布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新闻。 这次北京的《规定》建议在征求意见阶段,确定国家秘密等非公开新闻复印件的定义,以免相关部门以此为借口公开新闻。
《规定》确定,国家秘密必须服从有关法律法规,任何部门不得自行定义。
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新闻与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相关,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者的意见。 第三者不同意公开的,行政机关不得公开。 但是,《规定》设定了例外条款:行政机关认为非公开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共利益的,应当公开。
■深度
政府新闻公开这半年
自2008年实施保护中国第一部公众知情权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闻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新闻公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今年3月,国务院发行了《年政府新闻公开事业重点》(简称12号文件)。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发行的文件,安排政府新闻公开的要点事业。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特意邀请了六省市和八部委的代表,分别总结了半年来的新闻公开事业。 今年以来,各地新闻公开事业进展如何? 还有那些顽固的疾病? 新京报记者蓄信艳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栋正在进行收款法的研究。 在新闻收集方面,遇到了难题。
我想知道在某个地区,道路的停车位是否得到政府机关的批准。 政府部门掌握所有停车位的消息了吗? 我很难收集,几乎找不到公开的具体资料。 他认为这是公共资源,招聘和领取都应该自主公开。
在我国,政府的新闻公开分为自主公开和根据申请公开的新闻。 王成栋笑着说自己应该研究,通过申请政府的新闻公开,应该完成自己的研究。
政府自2008年《条例》实施以来,也一直在推进政府新闻公开,国家连续三年发行文件,安排政府新闻公开的要点事业。
最近,在国家举办的新闻公开座谈会上,6个省市和8个部委的代表分别总结了半年的新闻公开事业。 各位代表不仅坦率地谈论成绩,还谈论工作混乱。
现状
北京上海等地地方版的规定
记者整理了公开报道,发现自2008年《条例》发表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等多个省市已经发布了地方版的《新闻公开规定》,细分了《条例》。 有些省市每年发行当年政府公开事业的重点,明确当年的任务。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下属委员会和各省市将发表政府新闻公开年度报告。 去年,国土资源部受理政府新闻公开申请2258件,全部处理,在各部委受理申请的数量方面名列前茅。
记者表示,国土资源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国土资源部政府新闻公开规定》,该文件涵盖了《条例》中规定的所有文件,被细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答事业的相关规定增加。
在公民申请新闻公开意识方面,住建部的代表在座谈会上公开了一系列数据,很有说服力。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该部收到的新闻公开申请量只有10份。 2009年为78件,2010年为228件,2011年为180件,2012年为358件,到了今年申请数急剧增加到40610件。 今年上半年,住建部新闻的公开申请量收到了3504件。
变化
透明度比往年有所突破
根据 座谈会,在稍微在意大众的行业,今年的透明度比往年有所突破。
据预算公开方面经常受到关注的财政部通报,每年95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今年又有4个部门首次公开部门预算,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
根据 中央编辑规则,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的几个事项有1235个项目,共涉及60个部门。 据说今年,首次发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的事业开始了。 2月,国务院各部门开始公开在本部门网站上实施的审批审查的几个事项。 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的几个事项总结,即行政审批的几个事项清单,已经在中国机构网上公布。
另外,在座谈中,各省市和部委的发言人总结提及了公开平台的多样性,以前传达了与现代手段组合的公开方法,政务微博等很费事。 例如,安监总局开通了政务微博,5月6日正式上线后,粉丝突破了100万人。 总局开设了手机报纸。 现在客户超过5万户,利用网络的特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政府的新闻公开。
问题
不敢惹麻烦
《条例》在2008年实施后,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轻微突发事件中有成功的实践。 虽然取得了进步,但在中国的新闻公开道路上,无论是访问地的专家,还是各部门的具体员工,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都有各自的痛苦。
新闻公开有规则,关于新闻公开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
2011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因硕士研究生李燕在新闻公开上诉三部委而引起关注。 为了写毕业论文,李燕向这三个部委申请公开副部长的分工责任情况,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
之后,李燕将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告上法庭,随后三个部委公开了与她相关的政府新闻,李燕解约。
近两年来,类似案件不少。 在最近的座谈会上,住建部代表宣布,与今年上半年该政府的新闻公开行政再议案193件、行政裁决8件、行政诉讼案111件进行了比较。
陕西省代表的发言稿中,各个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得到重视,有可能引起问题,有可能引起麻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栋对记者说:总体来说,政府的公权力机关还是隐瞒避免,对新闻公开条例的解释和贯彻实施感到惭愧。 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新闻公开方面,整体勇气不够,留下了很多自留地。
另外,在政府新闻公开的实际操作部门中,吐槽多是人员的编制问题。 陕西省代表说,许多机构和部门负责报纸公开的员工是打工的,专家的配置很少。
对此,王成栋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说,为了明确新闻公开的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党委,有专门的编制和经费。
另外,2008年的《条例》中有一些定义很模糊,现在应该到了编纂《条例》,为条例做详细说明的时候了。
政府自发的12条新闻
●财政预算结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计划、项目的开工和竣工情况、保育室的分配和退出等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业检查维护等
●环境审计批准、环境状况公报、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
●招标违法行为和解决情况,国有资金占控股公司或主导地位,依法招募目标项目等
●生产安全事故的政府措施、处分进展、风险警报、防止措施等
●农用地转移到建设用地的批准、集体土地的批准、征集公告、征集补偿配置公示、集体土地的征收结束等。
●政府指导价格、调整政府定价和收钱标准的项目、价格、依据、执行时间和范围等
●本市公司信用新闻系统中的警告新闻等
●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
●行政机关与大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新闻
●市决定自主公开的其他新闻
公开路线
●政府网站;
●公报
●新闻发布会;
●新闻广播电视
●国立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厅
●公共阅览室、资料索取方、新闻公告栏、电子新闻屏幕
●政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
●其他
(记者马力)
标题:热点:北京政府新闻公开新规明年施行 涉PM2.5等12项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7/46859.html
上一篇:热点: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