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
本篇文章4475字,读完约11分钟
今后5到15年,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为中国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初步估计,百万元级的新内需规模将为今后5~15年我国实现4%至5%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十四五期中国进入新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重循环新快速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 以推进自由贸易进程为战术目标。 把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作为重大任务。 把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重要突破。 把制度型开放作为突出的好处。 以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重要保障。
扩大内需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的引导作用
首先,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国内大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是需要结构升级。 年,我国服务型支出占45.9%。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支出社会。 二是产业结构的进化。 年,我国服务业占53.9%。 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业的占有率可能接近60%。 研究表明,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0兆人民币,占gdp的比例达到55%左右。 第三,城乡结构升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高铁时代带动的城市群发展迅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
其次,强调了在领导扩大内需的高水平开放方面的引导作用。 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特征和基本条件。 到2030年,我国累计商品进口额预计将超过22万亿美元。 未来15年,我国累计服务进口额预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最后,以扩大内需为基本指南的高水平开放支持形成了新的快速发展格局。
)支持国内大循环。 据统计,全年中国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gdp增加了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牵引力。 今后5到15年,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为中国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初步估计,百万元级的新内需规模将为今后5~15年我国实现4 %~5 %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支持国际大循环。 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年超过30%。 今后5到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依然保持在25%到30%左右。 更重要的是,中国内需市场的解放对推动中国出口大国和进口大国并存,尽快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起到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处理经济全球化的深刻矛盾和问题创造条件
)支持创新潜力的释放。 要以扩大内需为基本指南,不要闭门创新,要开放创新,用开放创新释放创新的可能性。 现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习惯。 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重大科技创新,都不能再制造汽车,需要跨越地区、跨国界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 其突出的特征是全球开放创新。 我国经济转型以与新的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厚植创新引领快速发展的基础,加强创新引领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持,构建研发市场一体化体系,支持公司创新鼓励
从整体上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重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应对多种多样的国内外环境的战术变革。 不是短期措施,而是适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的中长期快速发展战术。
扩大内需的要点是服务业市场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第一,推进双重循环的关键是加快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的焦点。 从2010年到2010年,全球服务贸易额从7.8万亿美元增加到11.9万亿美元,年均名义增加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长率的两倍。 服务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3%上升到23.8%,预计2040年将上升到50%。
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 从年到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的2.2倍,是对外贸易整体增长率的1.9倍。 进入高质量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贸易诉求与日俱增。 费用结构升级对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新闻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贸易诉求越来越高。
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仍然是短板。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但即使总量占有,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为第一位的美国54.4% (以美元计),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为14.6%,低于世界23.9%的平均水平。 十四五、要同时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其次,全面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很重要。
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 目前,中国制造业约95%以上实现了市场化,尽管服务行业近几年开放加快,但与制造业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是服务业市场准入开放后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的一大障碍。 因此,必须把服务业市场内外开放作为深化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实质性打破服务业各种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推进服务业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逐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策作用。 比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 着眼于解放人力资本活力,特别是科研人员活力,加快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释放巨大的创新潜力。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志的居住证制度,充分释放新型城市化的巨大潜力。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双轨,疏通货币市场和债市利率传导到信用市场的渠道等。
第三,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制度性变革。
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扩大服务贸易的现实诉求,需要在将市场决策资源配置的范围从工业界扩大到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律。 另一方面,要适应加快重构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的新态势,就需要实现向开放层面的制度层面的扩张,需要自主推进规则、管制、管理、标准等,进一步扩大与国际的接触。
制度型开放的本质是实行竞争中性。 现在世界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合作和竞争的新阶段:从强调要素流动到强调规则的升级。 从强调硬件竞争到强调商业环境等软件环境竞争从强调边境措施扩展到强调劳动标准、环境标准、竞争政策等国内措施。 适应这一趋势推进制度变革,本质上是实行竞争中性,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取得要素、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标等方面同行、平等应对。
制度型开放迫使监督体制变革。 重建新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强调了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的重要性。 例如,要适应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趋势,加快在市场开放中建立适应服务优势的监管体系,实现从商品监管到服务监管的提高。 例如,在数字经济中,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根据技术领先的特征主导了世界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谈判中,数字贸易的开放大体上正在进行。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上升到36.2%。 适应新经济加速快速发展的趋势,以制度型开放推进监管体制变革,需要对新经济行业实行包容谨慎的监管。 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新经济行业垄断标准的形成,形成新经济行业反垄断的规则体系。 加快发布《数据安全法》,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规范跨境数据流动,加快以5g为重点的新基础设施建设。
高水平开放对推进世界自由贸易有很大影响
首先,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对推进世界自由贸易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前景。 如果服务业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快速发展相关措施到位,到202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4.6%上升到20%以上。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有望从现在的32.4%提高到40%以上。 保险、计算机和新闻、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占有率预计将从现在的23.8%上升到30%以上。 服务贸易逆差在服务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预计将从现在的27.7%下降到15%左右。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 例如,以共同维持制造业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为重点,推进中日韩制造业分工合作新机制的形成,根据rcep的签名,采用健康、养老、旅游、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产业项目上的自由贸易政策,中 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抓紧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共同研究,加快构建以大市场一体化为目标的中欧经贸合作新结构。
以RCEP和积极加入cptpp为契机,提高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水平。 目前,rcep正式签署,中国政府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 今后几年,以积极加入cptpp为契机,推进服务行业的规则、规章、管理、标准等,进一步加大与国际的接触,不断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例如,率先向医疗健康等社会诉求强的服务行业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 加快完全准入前的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解除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限制。 降低边境后的市场壁垒,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便利化等。
其次,以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开放新高地。
建设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为主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随着rcep协定的执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尽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在领导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新的作用。 例如,法律上给予海南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开放和劳动、环境保护、司法等敏感行业先行探索的自主权,支持海南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或经贸协定条款制定开放、改革及经济运行的相关政策,中国
在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破口能否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 今后几年需要加快建立三地相互认识联系的服务业管理标准和人才资格要求,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的深入合作、市场体系的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制度的全面对接。
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由贸易将逐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变革的迅速发展。 要以新的思路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分类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服务贸易开放。 例如,上海、广东省部分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标志着世界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给予零关税、低税率、区内免税增值税等部分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相关政策,加快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行业的规则探索, 另外,对不具备全面开放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加快产业项下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
最后,14亿内需大市场是世界市场、共享市场和大家的市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打开国门到各方面开放,从以制造业行业为主的开放到以服务贸易为要点的开放,从要素市场开放到制度型开放,走了新的开放大国之路。 今天,作为具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阶层的新开放大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大市场。 中国的大市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反复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基础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比较有效地释放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而且有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
作者:中国<; 海南>; 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标题:热点: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6/46387.html
下一篇:热点:依赖革新应变局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