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21岁西部志愿者李莎:青春留在了大山深处
本篇文章113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闻(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林洁)这几天华南理工大学还没有重新开课,研究生支教团关于李莎的信息吹走了WeChat的力矩,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追忆了这个生命永远扎根在支教路上的年轻人。
年7月,李莎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去广西龙胜县开展了一年的支教志愿者活动。 今年5月9日下午,李莎在去龙胜小学开会的路上发生了事故,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我今年21岁。
最近,共青团广东省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追授了李莎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李莎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镇。 家里的经济很难,但她从小就有不服输的干劲。 父亲李明凯经常对她说:在学校一定要学得很好,记住知识会改变命运。 李莎在笔记本上写道,困难的经济条件有时会限制我们的学习资源,但挡不住我们对知识的渴望。 16岁时,她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
在这个研究生支教团团队中,李莎年龄最小,接受了两个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工作,此外,李莎担任班主任助理,协助开展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工作。 同期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王弘说,李莎是个有心人,越来越多的人想关心留守儿童。 她和其他志愿者制作的视频《旭日东升》深刻表现了保护孩子内心的善良和纯真,作品发表后被广泛转载。
疫情期间,家人说服李莎不要提前去支教所,但她还在3月中旬回广西帮忙做疫情防控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孟勋对记者说,李莎可以去学校为学校的防疫事业做出贡献,推进防疫知识。 回到支教地,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和学生传播疫情防控的知识技能和相关通知精神。 除此之外,她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
得知李莎不幸去世,她研究生导师罗韵娟气喘吁吁地说。 迄今为止,李莎一直在研究如何处理网络短片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面对支教的艰苦条件,她没有放弃,没有退缩。 罗韵娟说,李莎在校期间参加抑郁症健康传达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srp )项目是项目的核心成员和负责人之一。
为什么选择支教? 大学同学陈悦这样听说过。 李莎的反应是,这一定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是与以前的人生完全不同的选择,以前和后面都是独一无二的,难以再次得到的宝贵体验。 陈悦说,李莎认为自己必须试试,让她成长起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选择。
李莎的班长秦振雯写在毕业录像的电子专辑封面上。 聚集的是火,散开的是满天星。 现在莉莎成了那颗星。 那颗星星下界,所有的通过轨迹一发光就变热,温暖了周围所有的身体。
她计划了所有年龄段。 李莎去世后,父亲李明凯在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发现女儿把捐赠者器官作为她的人生计划之一。 李明凯说如果他早点知道女儿的计划,就会帮助她实现这个愿望。
标题:热点:21岁西部志愿者李莎:青春留在了大山深处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5/4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