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01阅读:

本篇文章1277字,读完约3分钟

采购规模达到数百亿元的第三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近日完成公示,中选结果正式公布。 这次采购共有189家公司参加,预定选择公司125家,预定选择产品191个,涉及56个品种、300多个产品规则,治疗疾病种类与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有关。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年12月4+7试点城市开始药品带宽采购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三轮药品的集中采购。 每一轮都吸取了前几轮的经验教训,取得了更明显的效果。 以这次集中购买为例,有很多积极的变化,但各自的变化至少对患者来说是好消息。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与第二次国家集采相比,第三次采购规则进行了微调优化,最大可选择公司数从原来的6家增加到了8家。 这意味着中选药品的供给更有保障,可以防止购买后的消失。 这次采集一共成功购买了55个品种,药品品种的数量接近前2批之和,患者的选择范围更广。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从 价格来看,这次计划选择的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价95%。 这确实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负担。 对患者来说,药品大幅度降价,供给有保障,选择范围扩大是好消息。 造福患者,处理昂贵是深化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在内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值得观察的是,这种集中采购产生了新的反动:这次集采,跨国药企出现了集体大撤退现象。 国内药企占了特点,但价格竞争更激烈,国产仿制药躺着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增加了,迫使公司改革营销模式。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上述反转效果均积极变化。 例如,跨国药企撤退,可以让海外药企反思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 为了切断中国市场,必须满足中国集中购买的要求。 而且,这也给国内的药企留下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药企的价格竞争更激烈,有利于在价格竞争中带动整体竞争,使患者享受越来越多的经济。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而且,只要改变国产仿制药躺着赚钱的现状,就能让国内的药企真正重视新药的开发。 因为只有新开发的药物才有竞争力,可以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 一些药企对研发的投资增加是我们想看到的进步。 如果领域环境迫使公司改革营销模式,有望实现降价效率的目标。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中购买药品的目的不仅是挤出药品价格中的不合理水分,还包括促进领域的转换升级,迫使市场充分竞争,这对药品领域健康的迅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换句话说,集中购买药品带来的红利,不仅仅是现在,一部分将来也会释放。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但是,药品的集中购买也是一把双刃剑,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效果,而且可能隐藏了一些反效果。 例如,跨国药企集体撤退后,我们必须警惕一些国外新研发药物的国内患者买不到或买不到。 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必须重视和警惕。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国内药企价格竞争更激烈,也有一定的风险。 例如,有些中选药品在利润过低或亏损的情况下,不排除中选公司违反合同而放弃供给。 去年,一个地方药物采购中心宣布174个药品将被废弃和拆除。 另外,即使中选产品大幅降价后,药企也必须不要因为降价而影响药品的质量。

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所以,对于药品集中采购相反的正反效果,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 关注正面效果的是看这样的改革能带来多少红利,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红利。 关注反效果的是防止药品集中采购的副作用,给患者和领域带来某种不良影响。

标题:热点:药品集中采购须重视正反“倒逼效应”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01/4524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