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地震来了!你该怎么避震?
本篇文章2108字,读完约5分钟
6月17日下午22点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 到现在为止,地震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14万人受害,一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大非常重视,提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抗震救灾,以救助搜救人员、伤员为先,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者。 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要协助地区开展灾害救援工作。。 观察科学救济,加强地震状况监测,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尽快恢复水和电的供给、交通运输、通信联系,妥善进行受灾者的避难安置等业务。
地震震撼亿万人的心,为死者祈祷祝福,为生活者提供援助。 但是地震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珍惜生命,科学地避免地震,小编用心整理下一系列地震所需的锦囊,希望不能使用,但请务必知道!
地震警报:在关键时刻帮助我!
这次地震是成都高新技术减灾所和应急管理部门(包括旧市县地震部门)共同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了这次地震。
秒前警告离震源51公里的宜宾市,估计震度5.2度。
向距离震源124公里的贵州省毕节市发出31秒前的警告。
秒前警告成都。
另外,距离震源80公里的泸州市、距离震源111公里的自贡市也收到了地震警报。 成都高新技术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暨所介绍,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传递速度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地震破坏前,几秒到几十秒向客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目前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是世界先进的 地震警报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不要轻视,但对减少人的伤亡很有效。 成都高新技术减灾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王暨是四川达州人。 11年前,汶川大地震后,王暨开始了地震警报工作。 他创立成都高新技术减灾研究所的初衷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
知识点 :地震警报不是地震预报,而是基于网络技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几秒到几十秒前实现全自动警报。
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科学地避免地震
平房篇
1.如果你在平房或大楼的一楼,室外宽敞,头上有保护作用的东西,可以以你最快的速度跑到屋外努力避免地震。
2.如果你不能去室外,快速躲在桌子下面、床下等更结实的有防护作用的东西下面。
3.尽量使用棉袄和枕头等柔软的东西来保护自己的头。
知识点 :室外的天空拼命奔跑,躲在室内保护头的床下。
家族篇
1.住在二楼以上的大楼时,如果室内减震条件和房子质量好,首先选择室内减震。
2.努力保持冷静,千方百计不要慌,迅速评价自己的位置和振动情况。
3.避开附近,伏击保留,保护头部。
4.出于火灾、煤气泄漏、漏电短路等各种安全隐患,远离炉子、煤气管、家电产品。
5.远离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
6.尽量选择厨房和厕所等小空间,不要靠近水靠近火。
知识点 :室内隔震要冷静,俯卧避险,尽量靠近水远离火。
学校篇
1.在桌子下面、讲台的桌子旁边等附近选择安全的地方避免。
2.请不要乱跑和恐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撤退。
3.请不要选择离开窗户、头脑发热跳楼等错误的方法。
4.平房教室的话,用书等保护头部,迅速离开教室,避免广阔的地震。
5.在操场或室外,可以当场双手不动地蹲下。
知识点 :学校的抗震讲秩序,桌椅的长椅被活用,绝对不要使用错误的方法。
室内篇
1.寻找三角区域:优先选择室内厕所、储藏室、浴室等空间小、有重量和支撑物的区域,或选择结实的桌子、床、茶、沙发等结实的家具旁边。 这些地方在地震中房屋倒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
2.阳台,不要翻窗户或跳下去:不要慌慌张张地翻窗户或跳下去。 地震发生时门窗迅速扭曲变形,是地震时最有可能崩溃的地方。
3.中高层居民不得乘坐电梯避难成千上万。
知识点 :三角区域要巧妙地避免,逃脱方法要慎重。
野外篇
1.避开大楼,特别是玻璃墙的大楼、立交桥、天桥、高烟囱、招牌等大建筑物。
2.远离水库,陡坡悬崖;
3.远离狭窄的街道和危险的老房子
4.需要特别避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注意触电。
5.请勿停留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附近。
知识点 :必须在室外避开建筑物,远离危险的风险。
地震火灾逃生篇
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移动时降低身体重心。
2.遇到煤气毒气泄漏时,不要用明火,用湿布捂住鼻子和鼻子逆风逃跑。
3.震灾后避难时,请听从现场员工的指挥,不要慌张,尽量避免人流。
知识点 :捂住口鼻,降低重心,服从指挥,迅速逃跑。
野外篇
1.发生山崩时,不要向与落石垂直的方向跑,向落石的方向跑。
2.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或烛光里。
3.在河畔,尽快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止二次水灾的袭击。
知识点 :认识方位并避免,不造成二次伤害。
专家的温暖提示*在地震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静,从地震最初发生到房子被破坏之间大约有12秒钟的时间。 这段宝贵的时间对逃跑非常重要! 不要失去慌忙逃走的机会。 仓皇的跳楼和拥挤踩踏造成的二次伤害不亚于地震本身吧。
小编在此总结地震救命的秘诀。 记住!
遭受了突然的地震
学会科学隔震
地震时避开附近
地震后迅速撤退
来源:中国地震局、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整理综合:王丁婷
标题:热点:地震来了!你该怎么避震?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31/4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