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远离假冒金融APP网络法治频道
本篇文章1077字,读完约3分钟
●正规互联网贷款平台在信用审查中不需要任何费用
●正规金融服务平台的客户支持不会通过非正式渠道与客户取得联系。
下载app时请务必选择正规的官方软件
随着金融机构的服务越来越向手机方面转移,金融app已成为多个顾客进行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 现在,转账、借贷、还款、支付都可以用金融app简单地进行,但这也会留下不法分子也能乘坐的机器。 假金融app的出现,直接危害顾客的资金安全。
最近,浙江警察摧毁了三个涉嫌为假app犯罪提供非法邮件服务的群体,成功逮捕了10余名嫌疑犯。 经过调查,上述嫌疑犯从今年2月开始发送了数千万条假app欺诈信息。 嫌疑犯把假app下载的短链接放在信息里,让用户点击下载,然后通过领取人工费、解冻费、保证金、保证金等实施诈骗。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解技术平台的监测,截至今年2月底,互联网金融模仿网站为4.81万个,互联网金融模仿app为2801个,模仿app下载量为3343.7万次 这样的假app一般非常接近正规app的名称、图标、功能体验等,所以很多客户很难辨别真伪。 假app诈骗已经形成了完美的“产业链”,包括假app的开发者、网贷系统的造假者以及个人新闻销售者等,需要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平台、应用市场的共同抵抗应对。
从这种欺诈行为的一般方法来看,欺骗互联网顾客的过程首先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诱惑下载。 骗子利用假基站仿造官方号码,向顾客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消息,或通过假公检法、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顾客服务等方法引导受害者下载假app。
第二步是实施诈骗。 受害者下载假app后,骗子确认个人新闻,进行认证等,取得受害者的银行号码、密码等,或者通过领取所谓的人工费、解冻费、保证金、保证金等的方法引导受害者转入一部分账号。
第三步是取钱。 骗子取得受害者的相关情况后,直接拿受害者银行卡的余额,或者在收到所谓的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保证金后,直接黑受害者。
专家表示,加强机构和监管部门除了要对外外,客户也要注意加强自我防卫意识和鉴别能力,在采用金融app的过程中,特别要观察以下三点。
一、正规互联网贷款平台在信用审查中不收取任何费用,所谓的相关认证金、交易保险费、保证金、银行卡解冻费等是欺诈分子的借口。
二、正规金融服务平台的顾客服务不会通过非正式渠道(个人微信、个人qq )与顾客联系,不会要求顾客提供个人新闻和验证码,也不会有非正式顾客服务的联系,一定要检查对方的身份。
三、下载app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官方软件,一定要在正规的应用平台下载,简单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供应商、链接以及二维码。
标题:热点:远离假冒金融APP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7/4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