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共同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网络法治频道
本篇文章1164字,读完约3分钟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日前,中国网络协会发表了《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倡导者》,提倡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 研究表明,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规模为1.75亿人,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达到93.1%。 特别是在新冠防治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地区的中小学生利用网络实现了“停课停课”。 但是,网络不仅带来了便利,还导致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做高额播音员、被坏消息侵害等现象的发生,值得警惕和深思熟虑。
网络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需要政府管理和法律规范。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表了指导意见,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未经家长同意,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中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符的款项,家长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这笔钱 这个规定是家庭合法财产的保护,说明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粗略。 可以说只有将未成年人保护勾结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上,才能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人负责让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父母要树立榜样。 如果大人的手机不放手,说服孩子有节制地上网显然很难。 另外,良好的父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的上网有促进作用。 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运动、聊天,充分理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在爱和尊重的前提下诱惑孩子,比直接上网、没收手机等生硬的干预方法更有效,孩子的好学
少年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不允许把安全的网络纳入课程。 现在,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在不会读书的时候,首先学习了网络”。 网络新闻杂乱无章,未成年人很难分辨其优劣、真伪,这也是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等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习性,提高认识网络新闻的能力尤为重要。 据调查,很多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偏向于技术指导,缺乏实用性,也与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有所背离,要求更加丰富和完整。 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加强以健康网络为主题的课程建设,保护孩子们的成长。
为了向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公司也必须承担责任。 最近,北京市根据《推进北京游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些意见》,加强批准网络运营游戏副本的监督管理,坚决下架有问题的产品,加强游戏副本的管理,涉黄涉赌暴力,任意篡改,任意篡改 关联公司必须引起特别重视,在商业好处面前,遵守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发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诱惑未成年人安全健康地上网。 近年来,网络服务提供商相继推出了“青少年模式”、“防中毒系统”,同样的举措受益匪浅。
一个国家的孩子的脸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很多人合作,综合实施措施,可以构筑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防火墙”,构筑清朗的网络环境,构筑健康的网络空间。 这不仅是保护孩子,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的未来。 采取行动,现在开始。
标题:热点:共同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4/4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