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青报:职工医保改革与民意契合可望成功
本篇文章1349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职工医疗保险改革预计与民意协调成功
国家医疗保险局8月26日正式向社会发表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规定普通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从50%开始。 另外,员工医疗保险个别账户的计入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公司的缴费部分不再计入个别账户,全部计入调整基金。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多年来在激励职工参保、减轻职工看病负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个制度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这次需要改革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措施都是重视问题和变化的调整,具有多种意义。
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建立外来的互助保障机制,清算比率从50%开始。 这是公众期待的改革,过去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因为重新住院不门诊,保持大病,不保持小病,对一些患者来说不公平。 这次改革转向保小病、保门诊扩张,保大和保小两方面,即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力度比以前有了进步。
改革的核心二是改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核算方法。 过去医疗保险个体缴费的2%和单位缴费的30%计入了个体账户。 改革后,单位缴费部分被列入医疗保险调整基金,不能存入个人账户,只有个人缴费继续进入个人账户。 这有助于增加医疗保险调整基金的收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的互助、抗风险能力。
改革的核心三是扩大个人账户的资金录用范围。 本来个人账户的资金只能支付员工本人的医疗费,改革后扩大到可以支付员工配偶、父母、孩子的费用。 以前只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改革后扩大到可以支付药店的相关费用。 这意味着个人账户的资金起到更大的医疗保障作用。
单位缴费的部分可能无法进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资金来源减少,个人帐户的资金使用范围可能会扩大。 这是取消个人账户的前奏吗? 实际上,这也是为了避免个人账户资金“沉睡”的缺点。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个人账户累计达到7284亿元,巨额资金“沉睡”也是徒劳的。
根据《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每年有13.5亿人参加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如果员工应该参加的话,员工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完成鼓励参加的历史使命是基本完成的。 这是因为不需要特别强调个人账户的功能。 当然,改革个人账户后也需要发挥医疗保障的作用。
不管规定一般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能报销还是扩大个人账户的资金录用范围,这些变化都符合公众的期待。 前者既能减轻门诊患者的诊疗负担,又能避免在小医院住院浪费医疗资源。 后者可以鼓励员工继续投保,有助于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如果改革的方向与民意的期待高度一致,改革就有望成功。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只是进行了,没有完成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和财政补助对医疗保险的滋养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将不断增强,未来一般门诊费用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将不断提高。 这次改革确定各地可以适当地向退休者倾斜,随着老龄化,将来的倾斜力也会变大。
另外,单位缴费部分进入医疗保险调整基金后,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增加,对医疗保险资金的监督管理能力,也要防止医疗保险调整资金被骗取,要警惕门诊成为医疗保险资金流失的新黑洞 另外,改革后医疗保险调整基金的收入在增加,各级财政补贴医疗保险基金的积极性和力度不能因此下降。 (丰收)
标题:热点:北青报:职工医保改革与民意契合可望成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