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线监管插上科技翅膀 上交所试水智能化监管
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证券交易所9月2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上海证券交易所自主发布的“企业图像”平台正式在线试运行,成为科技赋能监督管理的有益实践。 通过试水智能化监督管理,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一线监督管理插入了“科技翅膀”。
用技术手段向上市公司发送“图像”
企业图像平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制作上海市企业的整体形象监视和电子文件,以服务监督管理为出发点,主要分为“企业快速阅览”“风险扫描”和“财务报告审查”三个模块,具体为“使企业快速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员工在接受中国证券法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平台的首要目标是重视监管,多维度、全历史、可视化地展示上市公司的新闻,提高监管者对企业状况的把握深度和广度。 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实时分解企业动态状况,进行智能警报,提高监管者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的能力。
“企业快速查看”模块重视监督管理的诉求,通过直观简洁的新闻指南,分析监督管理文件、重要指标、股价和企业大事、股东和重要人员、业务和财务新闻、领域比较分解、资本运营新闻、外部评价新闻 基础数据现在复盖了44万条任职新闻、200余万条持股新闻。
“风险扫描”模块从财务业绩风险、经营风险、企业管理和合规风险、股东重要人员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企业债券风险、股价舆论风险等7个维度触发80个风险标签、160个警告情况
该模块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动态监视实时数据收集、实时数据计算、风险状况,在及时发现警告方面实现显着迅速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满足许多繁杂的监督管理诉求。 充分的预约时间便于监管者评价,估计风险,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事先预防、事件中的监督管理。
“财报审查”模块从财务舞弊动机出发,通过资产质量、利益状况等立场,构建了包括78个标签、200个警告规则的指标库,初步实现了企业定期报告的自动审查,监管者在大量财报中迅速存在隐藏风险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经过年度报告书审查情况的检查,系统自动生成的审查报告书对本期年报审查咨询状问题的展望率接近60%。
开放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最大的特色是纳入越来越多的监督管理逻辑,包括一点数据在内根据监督管理的诉求进行整理。 ’向所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
例如,在“风险扫描”模块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日常监督管理的具体诉求,根据重要性和时间长短的等级,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风险设定不同的警告标识,分为持续提示和迅速应对,形成精确的监督管理结构 在“财务报告审查”模块中,越来越多的标签是对企业的监管进行比较设计的,与市场上普遍采用的证券交易软件相比,比较性强,效率高。
企业图像系统不仅能按领域识别企业的主要经营、财务状况,还能对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进行细致的比较分解。 比如,生产酒类的公司属于食品饮料领域,但酒可以细分为白酒、啤酒、黄酒等,白酒可以细分为高级白酒、普通白酒。 企业图像系统可以比较茅台、五谷液等高端白酒公司,也可以比较高端白酒公司和低端白酒公司。 不仅如此,企业重大的几个事项根据监督管理要求分类,大大增加了监督管理者对企业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这些消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认证审计系统共享,招聘人员只需要客户名称密码就可以登录到满足安全要求的互联网上。
“企业图像平台现在是在监督管理系统内部共享采用的,系统成熟后,打算共享采用给上市公司等诉求者。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建立开放的科学技术监督管理系统,让市场各方参与上市企业的监督管理。
标题:热点:一线监管插上科技翅膀 上交所试水智能化监管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4/4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