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活动周 革新看点多
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干细胞药物、公众卫生防控智能处理方案、医药物资保障统计平台……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集中出现了中国科技战争疫情的各项成果和新进展。
科学技术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 从快速病毒基因测序和先进的检测手段、疫苗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到数字化新闻化社区疫病的预防管理,科研工作、科技攻关在中国疫病防控抗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战疫”板块成为热点。
一进入活动周北京的主会场,记者就看到了很多抗疫“神器”。 融合了体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解系统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测温精度达到0.05度,可连续测温14天以上,应对可疑人群的早期警告、准确筛选、以及秋冬疫病预防管理的诉求
全国科学技术活动周线上的“云展厅”中,移动方舱医院、全天候不间断巡逻的无人红外线热感监视车、可再利用的掩体技术、新冠防控药的发展等新设备和新技术也全部登场。
全国科技活动周今年将迎来20周年。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是每年活动周的“王牌节目”,今年也很棒。 除了人们熟悉的玉兔号月球车、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外,“海翼”水下滑翔机、“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模型展品也使观众大为开心。
作为大国重器的代表,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业的象征成果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先进非能动核能“国和1号”通过模型演示向观众展示了绿色、安全的能源前景。 据介绍,“国和1号”的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左右,完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查评价,进入了示范工程的建设阶段。
在展示区,“海斗1号”的全海深自主远程操作水下机器人模型非常专注。 鲜艳的橙色配色,圆鱼形状的身体,戴着非常漫画般的大眼睛,被称为“容易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海斗一号”的主持研发单位。 工程师王福利介绍说,“海斗一号”是“可爱与实力并存”。 突破万米核心技术,实现中国第一个万米作业,刷新中国最大的潜航深度记录,填补中国作业型远海深水中机器人的空白……作为中国海洋技术行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无人潜水艇进入了远海深度探测和作业的新时代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向大家展示了运行中的智能工厂,在5g驱动下,工厂生产线大规模采用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效率比以前传达的工厂提高了60%以上。
“在工信部科学技术部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建设了智能工厂。 5年来,经开区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从1800亿元上升到4200亿元,但一线工作人员从30万人减少到27万人。 下一步将积极参加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为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梁胜说。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摆脱贫困的一年,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技术力量。 名为“木耳、大产业”的柞树也出现在北京的主会场。 陕西省樋水县科技投资快速发展有限企业销售部长赵国辉说,科技部定点合作,专家小组为樋水木耳提供了菌种研发技术支持,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
(据新华社电记者温竞华张泉透露)
标题:热点:科技活动周 革新看点多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2/4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