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智能社会势不可挡
本篇文章1177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智能社会势不可挡。
9月8日,商务部前部长、中海外商投资公司协会会长、ccg名誉主席陈德铭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及公司全球化论坛》上发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疫情因新冠肺炎后,数字化、网络
这次论坛由北京市商务局、全球智囊团共同主办。
全球化到达了新的十字路口
陈德铭指出,几千年前的地区帝国出现了跨国贸易。 地理大发现和产业革命,使商品交换的半径扩大到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新闻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冷战结束后世界统一市场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发展得前所未有。
根据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跨国公司完成了全球投资和生产布局。 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易,世界贸易额的70%—80%是中间品贸易。
今天的百年变局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美国保护主义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摩擦,特别是违反多边规则的处罚关税和“实体清单”制度,不仅损害了中国、欧盟、日本等跨国经济,而且美国自己也受到了影响 二是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肆虐感染了世界上2700多万人,88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首先采用隔离的做法进行预防管理,阻止经济增长,相反控制了疫情对策的经费。 人民主义思潮泛滥,单边主义横行,全球化到达了十字路口。
推进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
陈德铭表示,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生产能力,各国医务人员团结牢固,科技行业合作的难关表明,人类最终能战胜疫情。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几种新冠疫苗进行到人体实验阶段,如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辉瑞和德国生物企业和中国几个品种的疫苗已经进入临床三期。 可以说后疫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今后二三十年,全球化将继续下去。 只是经历了对疫情的洗礼和反省,全球价值链走向短链化和区域化,推进经济增长的生产力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智能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边经贸组织和规则的改革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达成,但“脱钩”和新冷战也决不会成功。
新的基础设施投资的热点值得关注
陈德铭指出,中国公司在经历疫情阵痛和恢复期反弹后,将迎来困难与机遇并存的艰难探索期。 中国疫情对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不仅是体制和政策的成功,还折射了人民的坚守和创造。 随着双周期的推进,国内的支出市场成为了公司开拓的主要战场,但市场的成长并不是“一劳永逸”,收入的增加、物价的稳定、资源的保障、心理期待等是重要因素。 网上经济运行模式和服务业增长的大趋势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振兴支点。 围绕新的增长点的新基础设施将是“十四五”期间值得关注的投资热点。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决不能抛弃,“一带一路”不仅沿着国家和欧洲市场,对美国市场尤其重要。 美国和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内市场,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谁也离不开谁”。 长期以来,尽管未来的中美关系以竞争为主,但必须在有规律的竞争中创造合作,努力不进行严重的对抗。 (李钊)
标题:热点: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智能社会势不可挡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2/3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