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11阅读:

本篇文章2207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化学纤维织物,其实背后无法分离重要的化工原料烯烃,诉求量巨大。 一般来自石油。 但是,在我国,“煤炭富集、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如果走我们以前传达的石油制烯烃的“老路”,就决定支付高额的价格和巨大的成本。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中国科学家插手应对中国这一能源资源困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开辟了独特的道路,绕开了烯烃生产对石油的依赖,开辟了煤制烯烃的技术路径。 十余年来,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引领了煤基烯烃产业的迅速优质快速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以前传人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的结构。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一直是“赶上”的重要原料

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工产品,其实都是以烯烃为原料的。 以乙烯和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但是,传统的低碳烯烃生产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依赖进口,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严重影响着国家能源战术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说。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刘中民告诉记者,中国石油工业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个是提供汽油、煤油等能源产品。 另一个是为化学工业提供基础原料。 现在前者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后者“即使努力也做不到”。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巨大的快速发展空间。 》刘中民告诉记者,现在中国人均每年消耗24公斤烯烃,而美国是42公斤。

“通常百万吨级的烯烃工厂需要数千万吨级的炼油厂配套提供石脑油原料。 目前我国炼油厂的数量已经足够,但烯烃厂还不够。 》刘中民说,中国不仅需要迅速发展煤化工,而且需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相互合作和补充,形成更合理的工业结构。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在我国,烯烃的当量自给率多年只维持在50%左右。 ’为什么很难提高? 刘中民解释说,这是因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烯烃的支出量与人均gdp成比例。 也就是说,我国烯烃生产能力的增加远远赶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诉求。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另一条路的“中国技术”

迅速发展煤化工,实现“煤代油”,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严重依赖,一直是我国能源安全战术的要点。

我国年政府实务报告再次提出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供给系统,提高能源储备能力。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甲醇制烯烃技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和技术进行了30多年的研发事业,在催化剂、反应技术、工程化及工业化成套设备技术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发明和创新,最终成为非石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现在,这项技术达到了“第三代”。 大连化物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烃( dmto-iii )技术11月9日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特征明显,引领领域技术进步,应用前景广阔。 建议加快新一代催化剂的宣传应用,早日建设dmto-Ⅲ工业示范装置。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关于催化剂,开发了烯烃收率高、焦炭生产率低、操作窗宽、微量杂质少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 现在,建设了5000吨/年规模的催化剂生产线,工业化生产成功了。 在工艺方面,建立了从分子筛反应扩散到反应器内催化剂积碳分布的理论途径,迅速发展了通过催化剂积碳控制烯烃选择性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千吨级中试。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跨世纪的“继电器”能源安全防线

“前后几代人,已经过了几十年。 请回忆起来。 这个过程就像跨世纪马拉松接力。 我自己有机会成为这个过程的参加者和接力棒的传承者,我感到荣幸和骄傲。 ”。 刘中民说。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他口中的“接力赛”是我国dmto甲醇制烯烃,是这种自主创新的原创技术的开发和更新历史。

该技术对开发和领导煤制烯烃战术性新兴产业,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资源供给紧张状况,促进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协调快速发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最近问世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与第一代相比具有越来越多的特征。 在技术开发时,兼顾了现有工业装置和新技术开发的诉求,可知现在新催化剂适用于多代工业装置。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刘中民介绍说,与已经工业化的一代技术相比,三代技术的经济性显着提高,在原料解决能力和原料消费、能源消费等方面表现第一。

首先,成套装置的甲醇解决能力从180万吨/年大幅增加到300万吨/年,烯烃产量从60万吨/年增加到115万吨/年。 几乎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同样的生产能力,以前需要建设两个设备,但现在只需要一个设备。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除了设备的解决能力大幅增加外,新一代催化剂被用于现有的装置,每吨烯烃只消耗甲醇2.85-2.90吨,与以往的3.0吨相比大幅削减,领域记录也被更新,备受关注。 不要轻视这个数字。 那每年可以为客户公司增收亿元。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另外,由于三代技术简化了反应设备,单位烯烃生产能力的能源消耗量显着下降。

由于巨大的招聘价值,这项技术刚诞生,已经离开实验室,受到公司的欢迎。 最近大连化物所达成了宝丰能源和5套100万吨/年烯烃生产能力的dmto-iii工业装置的合作意向,共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升级。

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经累计技术许可31套工业装置(投产14套),对应烯烃生产能力2025万吨/年,投资超过4000亿元,所有投产后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赵竹青)

标题:热点:“煤代油”脚步更近了:我国煤化工再添“利器”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1/3980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