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走进卢浮宫: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反映一个时代
本篇文章2618字,读完约7分钟
原标题:进入卢浮宫
盛夏,巴黎,塞纳河右岸,阳光下的玻璃金字塔闪闪发光。 近800块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的入口,排着长队的人从这里进入明亮的接待大厅,去德农馆、黎塞留馆、叙利亚利馆,漫步在世界艺术文化中,与过去的文明对话,感受快乐的审美体验。 在这里,人类文明高度浓缩,所有的作品都是故事,反映了时代。
迅速的发展变迁
卢浮宫最初是为了保护城市而建的城堡,后来法国王室成为宫殿。 1204年,为了保护巴黎,当时的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修建了通往塞纳河的城堡,将其命名为卢浮宫。 从为战争而建的城堡,到后世被认为是宫殿,大部分卢浮宫的“主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例如,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6世纪中叶重建宫殿,收藏了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当时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给卢浮宫带来了深刻的艺术气息。 亨利四世花了13年时间建造了卢浮宫的大画廊。 艺术家路易十四当时在法国买了最好的艺术品,不仅把收藏数量从150个扩展到2000多个,而且在建筑师雷博和画家勒布朗的帮助下,重新装饰了金碧辉煌的阿波罗画廊,使卢浮宫更加富有。
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这座宫殿逐渐变成了博物馆。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变身为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公开,连接卢浮宫和杜威宫的大画廊也首次迎来了法国普通市民。 曾经只有国王和贵族才能欣赏的艺术作品,成为了大众也能欣赏的艺术文化财产。 卢浮宫由帝王皇宫成为人民的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博物馆之一,为后世许多国家博物馆的建立和管理提供参考。
1799年,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政权。 四年后,他把卢浮宫的招牌改成了拿破仑博物馆,“搬家”了当时欧洲其他国家最好的艺术品。 因为卢浮宫成为了19世纪初欧洲灿烂的艺术中心。 滑铁卢战败后,被征服掠夺的艺术品5000件以上相继归还给欧洲各国。
在随后的200年里,卢浮宫经历了变迁。 1981年,法国政府开始实施“大卢浮宫计划”,改建这座古老的建筑物,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中标。 长达8年的工程不仅处理了卢浮宫入口狭窄、易晕的问题,还使展览空间加倍,成为真正现代化的博物馆、艺术爱好者的殿堂。
艺术教室
7月6日,为了防止疫情,关门三个多月后,卢浮宫重新开放。 虽然不是所有的陈列室都开着,但是很多艺术爱好者都很高兴,第一时间去了等很久的“约会”。 与往年夏天的每天4000万人到1万人的客流相比,略有降温,但在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前,游客依然被织进去。
在德农馆二楼中间的大厅里,“蒙娜丽莎”被玻璃罩保护着镶嵌在墙上,想近距离看到真正身影的人还排着长队。 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一,也是参观者必须看到的艺术品之一。 蒙娜丽莎仿佛成为了卢浮宫的形象大使,又笑又笑,幻也是真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好像在盯着你。
在叙利亚利馆底部的古希腊雕像大厅中,卢浮宫的另一座“镇馆之宝”“米罗维纳斯”(又称断臂维纳斯)的雕像高贵优美,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加上神秘的身世,热爱世界。 在德农馆,卢浮宫第三大“镇馆之宝”公元前2世纪创作的“胜利女神”展翅飞翔,裙子被风吹走,仿佛能感受到2000多年前爱琴海的强大海风,充满了勇气和魄力。
卢浮宫是收藏之海,数万件艺术收藏分别展示在不同的展馆里。 卢浮宫有198个展览厅,光是画馆就有35个展厅,一天内不能享受所有的展品。 因此,卢浮宫根据历史时期、艺术类型或特定艺术主题为参观者规划了不同主题的参观路线,从而直奔主题,节省了时间。
这里是跨越时空边界的历史课。 在名为《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作品前,经常听老师讲述学生们坐在座位上,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王加冠仪式的历史。 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理解和学习历史的生动素材。 卢浮宫也是学习美术史的大教室。 一代艺术家与前人对话,探索自己的风格。 马奈,塞尚,罗丹,毕加索也是。 徐悲鸿、林风眠、傅雷等中国优秀艺术家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卢浮宫参观作品。
这里接受美丽的洗礼,找到精神共鸣。 人们在各种各样的藏书中窥见创造的意义,体验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
总是新的
年10月24日,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达芬奇绘画生涯的大型回顾展在卢浮宫开幕,再次聚焦世界眼球。 该特展在4个月内,吸引了共计110万名参观者,打破了卢浮宫主题展览会参观人数的历史记录。 在数字的背后,卢浮宫相继发表了新的开拓创新能力。
为了准备这个展览会,卢浮宫花了10年时间收集了在大英博物馆、乌菲兹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大都会美术馆等地租借的达芬奇作品,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与该达芬奇相关的162部作品,重建了达芬奇的艺术世界 从原稿到雕刻、素描到油画,人们通过《岩间圣母》、《美丽的费洛尼耶夫人》、《圣母子和圣安妮》等作品感受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创新,在他的研究原稿中感受到数学、建筑、天文、生物等行业的探索和贡献。
达文切特展曾经成为法国文化的热点,出现了难以寻求的场面。 人们感叹卢浮宫的强大资源调度能力,也称赞其其他功夫的策展水平。 事实上,卢浮宫每次举行大规模的特展,都是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大活动。 年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共同举办的德拉克鲁瓦作品展持续了4个月,有54万人来参观,创造了当时参观人数的记录。 今年秋天,因疫情延期的两个展览会将在卢浮宫举行。 届时,将展示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唐纳特罗、米开朗基罗和德国画家阿尔特多费尔的作品。
多次“文案为王”提高卢浮宫政策展的水平,“与时俱进”使展品更生动。 在达文切特展上,由于vr技术的引进,参观者可以用沉浸的体验方法在虚拟空间中与绘画相互作用,接近“蒙娜丽莎”生动的细节,在油彩水平上看到木制画板的纹理、裂缝和修复的痕迹。
在网上访问卢浮宫,减轻鼠标,可以近距离欣赏各种陈列室的经典收藏。 此外,通过参观搭载的视觉导航系统,参观者不仅可以讲授不同的语言,还可以放大图像品味细节的美丽。 另外,卢浮宫利用vr技术发布了蒙娜丽莎“跳出画面”的手机应用,就像就在眼前一样,能体会到达芬奇的艺术革新和绘画的妙技。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为参观者提供了更生动丰富的参观方法,使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这座大型博物馆发挥了青春的风采。
“只有艺术品才能证明。 在时间的流逝中,人类确实发生过一点事。 ”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这样说,展示了博物馆的现代意义。 这也是卢浮宫展览会上不断感受到的文化内涵。 (刘玲)
标题:热点:走进卢浮宫: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反映一个时代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8/39202.html
上一篇:热点:自驾游提振租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