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去国博看红山美玉
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浑厚光滑的玉玦形龙、线条优美的玉勾云形器、笔筒般的玉斜口筒形器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果展”的序厅,有3件代表性的红山文化玉器映入眼帘。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有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中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红山文化祭祀遗迹和墓葬群,发现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具有独特特色的玉器、陶器。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果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辽宁省委推进部共同主办,通过160余件珍贵文物和动漫、3d展示等多媒体手段,全面表现红山文化的基本脉络和独特内涵,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 展览正好是牛河梁遗迹重新发掘,红山文化遗迹的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的文物首次在辽宁省外展示。
展览会的第一单元被称为“礼重在祭”,分为“筑坛设祭”“女神庙堂”“彩陶祭器”和“雕刻人神”四个部分,介绍红山文化祭祀遗迹和出土文物。 红山文化发现了很多祭祀遗迹,其中牛河梁遗迹内建有祭坛、女神殿和积石冢墓群,是最高级别的祭祀遗迹。 在这次展览会上,除了保留了很多女性神殿出土的泥娃娃外,还保留了熊和鹰等体现猛兽猛禽特征的动物雕像。
展览会第二单元“唯玉为葬”包括“积石为冢”“治玉成器”“美石琳琅”“雕刻琢磨”和“灵韵考古”五个部分,重点展示红山文化积石冢墓和随葬玉器的形状、材质、工艺和纹样。 红山文化墓葬由积石冢形成,墓内随葬品多为玉器,石器和陶器很少见。 在展厅里,牛河梁遗迹的第5地点1号冢中心的大墓被复原了。 这个坟墓的主人可能是掌握神权的巫婆。 7件埋葬玉器:头两侧放玉壁,右胸侧放云形器、玉箍,右臂戴玉镯,双手握玉龟。
作为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典型代表,红山文化玉器多种多样,造型丰富,分为20余种,其中环、壁、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和动物形器数量最多。 玉龙是红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玉器,第一有两种形状:一个身体呈c形,头部像鹿,长脊。 另一个身体呈杰形,头像猪或熊。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8件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 序厅的玉玦形龙是这种玉器中体型大、形状整齐、刻有牙齿的唯一之一,是辽宁省博物馆长期有名的珍品。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碧玉c形龙也出现在展厅中,已知在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具有“中华第一龙”的美称。 另外,观众可以欣赏精彩的玉龙凤佩,可以想到纤细的玉双连壁、玉三联壁,虽然很棒,但肖玉鸟、玉鳖、玉蚕、玉蝗虫等。
第三单元“文明曙光”由“来龙去脉”和“多元交往”两部分组成,说明了红山文化对当地地区和毗邻地区早期文化的传承、吸收、快速发展以及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广泛交流。
展览会的尾厅部分设置了红山文化考古大事记时间轴和“红山文化”专题纪录片观看区域,让观众理解考古学上的发掘过程和前后的故事。
这次展览会的闭幕时间是2021年1月17日。 (本报记者邹雅婷)
标题:热点:去国博看红山美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7/39009.html
上一篇:热点:老年人玩户外真得当心
下一篇:热点:品读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