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03阅读:

本篇文章1093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新闻本报记者儿政通讯员吴再丽

最近,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党的十九大代表韦梅芬创办的“养蚕工厂”今年开始了最后的忙碌。 韦美芬要组织员工养最后两次蚕,同时准备新的养蚕成果评选活动,工作步伐一刻不停。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今年52岁的韦美芬是冲击社区主任,她是经济人,也是财富的领袖。 2006年,韦美芬用成熟的桑养蚕技术赚到了“第一桶金”,迅速走上了财富之路。 但是,为了使家乡人民富裕,扩大桑蚕产业,她投入10万元开发了全县第一个小蚕共育基地,把饲养的小蚕供给村民饲养,处理小蚕难以饲养的技术课题,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桑养蚕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根据“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快速发展模式,在养蚕基地,韦米芬率先宣传小蚕的共育、工厂化养蚕等先进的养蚕技术。 基地雇用的20多名村民和贫困者成为养蚕厂的“员工”,韦美芬作为“工厂主任”带着大家按时采集桑叶,喂蚕,统一疾病预防,统一管理。 员工们不仅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可以带回学到的养蚕技术,自己养蚕增加收入。 在村民眼里,韦美芬的养蚕基地正是贫困扶助基地。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其实,韦美芬创办的“工厂工厂”的作用不仅如此,蚕种配送、跟踪服务、技术指导也是她的首要工作。

“那时,别人家一张蚕就能收180斤茧。 我只能收获70多斤。 年,冲脉镇古岳屯残眠户廖生双刚开始养蚕时,资金和技术都不足。 韦美芬在为他配送蚕种时了解情况后,进入他的家蚕房间仔细调查,得出结论,家蚕房间湿度高,无法消毒,家蚕宝宝得了重病、硬病。 后来韦美芬每隔三差五就上门指导,给蚕房通风,撒石灰粉消毒,还为他送蚕药,手把手教他分蚕,喜欢结实的大蚕,淘汰了弱小生病的蚕。 一年后,廖生双养蚕的成活率高于批次。 现在他每年可养殖12次蚕,一次可收获100多斤茧,养蚕年收益2万多,年成功去除了“贫困帽”。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为了帮助穷人迅速发展桑蚕产业,韦美芬的“养蚕厂”培育了小蚕后,她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供给蚕农,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使蚕农获得成功和利益。 对于无法致富的贫困村民,她信任蚕种给了他们。 近年来韦美芬赊销给贫困村民的蚕种、蚕药达一百万元以上。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韦梅芬还通过自己的课程和邀请桑蚕专家授课的方法,向蚕农和贫困家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辐射使800名村民种植桑养蚕。 目前冲击镇桑园面积超过1万亩,养蚕平均收入超过9300元,许多村民和贫困者实现了财富增收。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工作时间,韦梅芬必须解决社区大小的事务。 业馀时间不是蚕房,而是在下村送蚕,训练。 成为“扶贫微工厂”主任的韦梅芬感到充实感和成就感。 “一个人发财不是有钱人,大家发财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韦美芬说。

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标题: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3/3825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