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但求一生有意义
本篇文章1035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新闻郑杨
“你明确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荣誉。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给卢永根的慰问信中这样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心治学,一世恭俭。 结束了一生,卢永根追求着人生的意义。 他用毕生的言行向世人解释了老共产党员、老科学家、老教育工作者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
信仰被认定后会写一辈子信。 卢永根于1949年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70年,从在香港从事地下党活动的热血青年,到毅然从美国回国的科研骨干,再到躺在病房参加临时党支部活动的烛光残年老人,他永远 就像他在“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报告中做了深刻的告白一样,“为什么我要抛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抛弃个人名利回到内地? 首先日本侵略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唤醒了成为亡国奴隶的悲惨。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的复兴而工作。 回到内地30多年,有时过着一帆风顺的日子,有时处于逆境。 但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对我指的是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是我安身之处。 ”。
农业科学家必须把根深扎在土里。 卢永根一生不忘父亲“身劳学”的亲笔家训,赤脚耕种大地,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第一线奋斗。 作为中国著名的作物遗传学家,他数十年如一日专攻学问,勇于创新,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计宣传面积1000多万亩,农民“上天吃饭” 而且,他用心于国家教育事业,教书半个世纪以来,甘于捋人,有后学大家的风格,桃李遍天下。 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他总是煞费苦心,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结构,为超越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管怎么戴光环,都要保持“布衣”的本色。 卢永根一生从院士到校长,从“全国模范教师”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拥有无数光环,但保持着“布衣院士”的赤诚本色。 “多做一点,少拿一点。腰板有点硬的话响了。 ’这是他在笔记本扉页上题的自勉。 “满屋子都是旧的,布衣容易耕种。 积蓄800万美元,捐款毫不犹豫。 》这是对他的写实描写。 他是节俭朴素慷慨捐赠的鲜明对象,向世人表达了院士集团“先担心天下,后享受天下”的深厚感情。
“稻谷有根,深深地扎在土里。 你也有根,扎根于人们的心里。 》卢永根被评价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时,这个颁奖词感动了无数人。 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敢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向社会传播了巨大的正能量,它将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科技报国的征兵,激励无数后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兵
标题:热点:但求一生有意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3/38253.html
上一篇:热点:“穿针引线”三十载
下一篇:热点:扶贫“车间主任”韦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