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大河上下绿可期
本篇文章2201字,读完约6分钟
核心阅读
治理黄河,必须保护,必须治理。 如何在经济社会中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不要过度索取,保护母亲河?
近年来,沿黄九省区采取了许多措施,开展综合管理,共同把握大保护,共同推进大管理,为母亲河生态保护和优质快速发展而努力。
甘肃兰州,白塔山下,中山铁桥。 人站在桥上,脚下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向前。 这一刻,人和黄河这么近,就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和这条母亲河的关系。
兰州是沿河而生的城市。 沿着河道,城区东西延伸,形成了细长的城市。 黄河给了这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快速发展的水源,给了这个城市无限快速发展的希望。 十年多前,连续发生的污染事件敲响了保护黄河的警钟。 现在经过多年的管理,这里再次充满活力。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2003年4、5月,黄河兰州段连续发生2起油类污染,不仅造成兰州段水质恶化,还造成下游损害。 甘肃省环境保护部门的调查显示,黄河甘肃省的生活污水解决率极低,大量的生活污水未解决而排放到黄河。 沿线公司对黄河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对此,甘肃省安排了特别资金,开始治理黄河污染。 兰州市相继实现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废水集中解决,实施11个工业公司污水解决设施的投标改造工程,完成全市现有工业公司排出口的规范化维护,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经过多年努力,至今,兰州市整体污水解决率超过95%,黄河兰州段干流各主要审查断面水质达到年均ⅱ类标准。
沿着黄地区河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区域,也是生态脆弱区域。 过去,捕鱼、饮食、开采等人们为了活动频繁占领黄河沿岸的湿地,对湿地生态构成了威胁。 近年来,河南省继续开展黄河河道清扫维修等事业,渡船、游船、码头周边的建设违反等消失了,水面又恢复了从前的宁静。
“以前这里停着三艘大船。 上面有渔夫的乐趣酒店,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吃饭,水面很脏。 ”在河南三门峡鼎湖湾湿地,保护站工作人员王耀辉告诉记者,年夏天在当地进行了清扫工作,23艘船全部被清扫,“湿地恢复,以前罕见的大鸨和鹳也栖息在这里”。
黄河干流山东段设有泸口、利津水文站两个国家控制断面。 为了保护黄河水质,山东省使用断面紧逼机制,修正超标断面瞄准问题的根源,在区域内没有设置管网或污水解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快基础设施短板的补充。 今年1~9月,根据生态环境部反馈的数据平均评价,这两个断面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优于国家年度的目标要求。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全年优于黄河流域ⅲ类的水剖面提高了8.7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劣化v类剖面降低了3.7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污染削减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结果。
把治理支流污染成为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
黄河被污染了,许多来自支流。 管理支流污染也是保护黄河的重要副本。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发源于青海东部的海晏县,流经青海、甘肃两省,经由兰州市红古区等县区。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红古分局副局长马国平表示,为改善水环境,当地实施湟水流域红古段水污染综合管理项目,清扫农村面源污染物、支沟污染物,“项目完成后,比较有效地净化地区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
走在汾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段,尽管变冷了,河道旁的芦苇丛依然吸引了很多鸟类。 汾河是黄河山西国内最主要的支流,山西省把汾河污染治理作为黄河治理的重要手段。
为了推进黄河水质改善,山西开展汾河流域管理周报事业,每周监测汾河干流、支流不同县域的29个剖面样品,比上周水质明显改善,找到了恶化的剖面。 襄汾县河长负责人苏兴武表示,襄汾县严格实行河长制,“各村每天都有专业警卫巡逻,汾河管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效果”。
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湿地功能
治理黄河,必须保护,必须治理。
山西吕梁地区紧挨着黄河。 有数据显示,这里土壤的年侵蚀率为每平方公里5000吨到8000吨,年进口黄河泥沙占山西省的80%以上,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重、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山西把管理黄河生态环境与消灭贫困的攻防结合起来,开始走上了生态扶贫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的实施、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的实施,山西省实施的多沙粗沙区专业管理工程,维修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继续推进加强当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水土流失。
河南省三门峡市因三门峡水库的建设而兴起,被称为“黄河明珠”,近年来也被称为“天鹅之城”。 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千万只天鹅来这里越冬,在黄河岸觅食玩耍。 “天鹅之城”兴起的背景是河南省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事业而持续努力。 在黄河三门峡段南岸,曾经猖獗的铝土矿露天开采引起了沿岸植被的损毁、斜坡的露出。 当地根据“谁破坏,谁管理”的大体情况,对管辖区域内的黄33家铝土矿矿山公司进行专业的管理整顿。 然后累计投入1.7亿元资金,完成矿区恢复管理。
候鸟的移动季节再来。 成千上万的雁鸭、鹬、鸥陆续到达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休息,寻找粮食。 近年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省加强了黄河沿岸的生态建设,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 从2002年开始,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每年利用黄河调水调沙时机,向湿地补给淡水,修复退化的湿地,为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为鸟类提供天然栖息地和繁殖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鸟类的栖息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综合本报记者付文、乔栋、朱佩亮、潘俊强、寇江泽民报道)
标题:热点:大河上下绿可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7/3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