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各地积极应对比较有效减轻污染强度
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23日至26日,中国华北、华东地区经历了今年秋冬以来影响范围最大、最重的雾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三次发布雾橙色警告,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 在多雾天气的高湿度背景下,受平静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2.5的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明显,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在这次污染过程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共计37个城市的日平均浓度达到了重度以上的污染水平,pm2.5日平均浓度最高的城市是保定的,26日平均达到了364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和周边地区45个城市的时间浓度达到了重度以上的污染水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1个城市的时间浓度达到了严重的污染水平,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476微克/立方米(保定,26日16点),pm2.5浓度 北京市26日pm2.5日平均浓度为217微克/立方米,pm2.5小时浓度于26日13点达到严重污染水平,持续11小时,最高达288微克/立方米。 截至11月27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已经迅速恢复到优良水平。
但是,受西北上游地区重度沙尘过境的影响,以pm10为主要特征的沙尘浮游尘天气与冷空气一起到达京津冀和周边地区,从西向东主导着中国华北地区。 11月26日晚,北京市pm10急速上升后,从27日凌晨开始迅速改善,现在已恢复到轻度污染水平。 另外,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短时间出现沙尘,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维持在严重的污染水平。
从11月27日到28日,冷高压系统逐渐从京津冀区域迁移,沙尘系统逐渐越境,预计由此造成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情况会明显缓解,但有些城市受到沙尘残留的影响,pm10浓度在短时间内依然处于高位
为了积极应对这次重污染气象过程,生态环境部将于11月22日第一时间发布地区警报提示新闻,开始地区紧急联动。 各地立即发表警告,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减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 在这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共计46个城市发布了重污染气象警报。 其中3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警报,开始了ii级应急反应,13个城市发布了黄色警报,开始了iii级应急反应。 根据初步估算,各地及时采取了紧急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约20%,污染峰浓度比较有效地降低了。
生态环境部230的现场常驻小组为720人,对照各地的重污染气象应急应对削减名单,4天内检查4092个公司(点) (工业公司3828个,建设现场264个)。 检查发现,39家公司和9个建筑工地没有严格执行应急措施的要求,占1.2%。
中国环境监测总局会商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最新预测预报结果显示,由于这次冷气强度的影响有限,污染物逐渐向南堆积,大雾天气持续。 河北省沿山个别城市、河南省大部分、山东省西部、皖北、苏北等部分地区的污染状况预计将在11月28日以后缓解。 另外,受气象因素不明确性的影响,30天前以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等地区可能出现新的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从中维持严重的污染水平。 河北、山东、河南省相关城市要求继续维持现在的重污染气象警报状态,安徽、江苏也向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城市发布警报提示消息,向各地及时发布相应的等级警报,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消除重污染气象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密切注意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指导各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记者杜宣逸11月27日北京报道)
标题:热点:各地积极应对比较有效减轻污染强度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4/3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