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凉水河22.4公里步道步步皆景
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叶晓彦
原标题:凉水河22.4公里人行道的脚步都是景色。
从冷水河北京南站到洋桥河段岸新建了沿河的步道,水利设施的橡胶坝也重新配置,确保了步道的空间。 本报记者邓伟摄影
冷水河水环境综合管理便民工程基本完成,从双营桥到马竞马桥22.4公里河两岸新增的缓行人行道全线贯通,岸边增设了照明、垃圾箱、凳子等便民设施。 为了便于市民通行,水务部门首次开设了洋桥橡胶坝等3个水利设施,市民可以在开放的河道两岸“走到最后”。
亲水步道使市民靠近河面
几年前,凉水河因臭味而闻名,住在河里的居民甚至不敢打开窗户。 从年开始,市水务局开始了冷水河水环境综合管理一期工程,经过清泥、去污、除臭、绿化造林……年6月,冷水河基本实现了“水清”和“岸绿”的目标。 但是,凉水河不仅仅是排水河,蜿蜒穿过南城的居民区应该是能让人们接近的休闲场所。 从年4月开始,市水务局开始了冷水河水环境综合管理二期工程,管理范围从双营桥到马竞马桥,全长22.4公里,至今基本完成。
北京市冷水河管理处主任黎小红介绍说,二期工程的最大亮点是在两岸新铺设22.4公里的人行横道。 “以前,除了洋桥的演示段,冷水河全线关闭,市民只能从很远的地方接近。 ”黎小红说,为了使市民更亲水,两岸各设两条通道,一条靠近岸边,一条位于堤顶,市民随时下山与河亲密接触。
拆除栅栏可以“走到最后”
记者昨天来到洋桥滨河南路,在人行横道旁边很容易找到进入冰冷的河南岸斜坡的入口。 斜面是斜面,远离水面的位置是斜面顶,接近水面的位置是斜面脚,斜面顶和斜面脚各有一条路。 坡上的人行道离河水很近,宽1.5米左右,表面涂着红色涂料,和周边的绿色栽植组合起来色彩鲜艳,有时晨练的市民在人行道上跑步。 坡上的人行道是砖造的小路。 这里躲着一棵大树,很受老人和孩子的欢迎。
黎小红告诉记者,在二期全线22.4公里的范围内,两岸的4条通道实现全线贯通,如果市民愿意的话可以走到最后。
但是,实现四条通路的全线贯通并不容易。 黎小红说,沿河环境多而杂,有些河段没有铺设现成步道的空间,有些区域是全封闭的水利设施,这给管理工程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了实现联系,冷水川首次探索了沿河洋桥橡胶坝、万泉寺橡胶坝、大红门闸等3处全封闭水利设施,改变栅栏的位置,压缩部分空间,让给市民通道。
记者跟着黎小红下楼,很快岸边突然增加了白色的房子,河里也出现了拦河的橡胶坝。 “这是洋桥橡胶坝,是冷水河不可缺少的水利工程设施”黎小红说,橡胶坝的作用是调节上下游的水位,白色的房子里是控制橡胶坝的设施设备。 以前,为了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这里采用全封闭的方法管理。 在建设坡道的过程中,这个水利设施变成了“路虎”。 “如何方便市民通行,不妨碍水利设施的管理? ”经过研究和论证,最后水务部门决定在橡胶坝岸边铺设新的步道,与上下游的步道连通,设计景观小品,提高周边环境。 另外,压缩橡胶坝的管理区域,增加探针和无人值守人员,加强值班和巡视。
这样的改造沿冷水河还不少。 在北京南站路桥下,由于一处河段不符合铺设通道的条件,水务部门首次在岸边采用了仿木混凝土,专门建设了20米长的宙栈道,方便了市民通行。
开放的河流人行道有助于“共治”
在一连串的改造后,市民可以从冷水河的栅栏外面走到岸边,但便民服务也需要跟上。 黎小红表示,在建设人行横道的同时,22.4公里的两岸设置了1200个路灯、休闲凳子、垃圾箱、鸟笼架、标志等便民设施,为来到冷水河休闲的市民提供便民服务。
经过前期的试运行,冷水河22.4公里的缓行人行道很受沿岸居民欢迎,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河道周边散步休息。 “其实我们的管理观念也在改变。 ”黎小红说,让市民靠近水也是树立爱水保护河流的意识。 原来河道两岸、橡胶坝等是纯粹的水利设施,栅栏竖着,门关着,管理非常方便,现在打开栅栏,河道两岸已经成为公园,有助于促进市民和水务人员共同爱护凉水。
标题:热点:凉水河22.4公里步道步步皆景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791.html
下一篇:热点:美丽中国 增绿七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