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应对洪涝灾害,要兼顾共性和个性
本篇文章2071字,读完约5分钟
作者:张田勘
连日暴风雨,重庆嘉陵江,长江全线洪水告急。 8月18日14点,重庆市将此前的防洪ⅱ级紧急响应升级到ⅰ级,立即进入紧急防洪期。 在干旱缺水的甘肃省陇南8个县区也遭遇了强降雨、泥石流、堰塞湖,造成28.6万人受灾。 另外,受最近降雨的影响,渭河各主要水文站的流量持续上升,此外,来自黄河北干流的水,黄河潼关水文站于8月18日5点06分出现了50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是黄河年第5号洪水。
洪湿来袭,在中国历中有“七下八上”一词,指的是七月八月洪湿的正当时期,也许是弩的最后。 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量最集中的时期,因此根据雨季防洪标准,该时间段也可以从7月中旬后半延长到8月中旬后半,约1个月。 这也意味着这个季节,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放松一点警惕,要根据气象情况立即做好防洪救济预案和应急保障各项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万无一失。
面对今年的洪水,首先需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控制。 早在6月23日,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就指出,年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离,多为极端情况,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多年,洪水重于干旱。 南方地区雨水多,防洪形势严峻。 6~8月是主要的汛期,也是防洪最重要的时期。 其间,全国降雨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形成5个主要多雨区,分别位于华南北部到江南大部分和贵州东部、黄淮到华北大部分、东北大部分、内蒙古西部到西北中北部、西藏中部到新疆南部。 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海河部分水系、松花江、辽河、浙江省地区等将发生大洪水,黄河中游、淮河、太湖等地区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大陆28个省遭受了水灾。 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发生在186河,局部发生了洪水灾害。 除了8月各地的洪水灾害,今年的中国防洪灾害还需要努力防范超过标准的洪水、水库事故、山洪灾害三大风险。
要比较这三种风险,必须从共性和个性,通常从特殊方面制定计划,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防止洪水灾害除了警报、应急、救援、安全保障能力外,最需要的是预防措施。
中国至今洪水持续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自古以来,人们在防洪救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兴起水利,适应自然规律,成为管理洪水的通常性的大体。 兴修水利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且是防洪的通常措施和重要技术。 例如都江堰(前256年至前251年建设)以引水灌溉为主,被认为是兼具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的古典工程。
多年来,中国已经建设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已经具备了防御基本可能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
这次四川国内的沱江、涪江、岷江和嘉陵江都发生洪水,岷江支流青衣江的流量超过1.8万(立方米/秒),加上岷江的干流、大渡河,引入长江的洪峰流量可达到3.5万。 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干流洪峰达1.2万。 涪江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洪水,流量达到2.3万,嘉陵江的干流流量接近2万,涪江在重庆并入嘉陵江,因为这一合并后并入长江的洪峰接近4万。
另外金沙江的基础水量也大约为1.5-2万。 由于各级水利工程的安排,特别是金沙江上的各项工程,推迟了来自金沙江的水的到来,重庆减轻了洪水的威胁,最终可以把流量控制在7-7.5万以下,加上三峡水库,汹涌的洪水到猛虎下山进入中游的地步, 另外,三峡工程到7月为止通过前期储存,三峡水库水位从145米上升到155米,储存了56亿立方米的水量。 三峡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目前还剩近170亿立方米的库容空间,足以应付8月中下旬的洪水。
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还有很多弱点,大江大河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蓄水洪区建设,中小河流管理,加强病险水库风险消除,山洪灾害防治,蓄水空间整治,重要洪水区排水 另外,水利部计划今年秘密访问至少1000座大中型和6500座小型水库,以执行责任和措施,确保安全。
另一方面,防洪要结合各地的实践,与其他灾害预防相结合。 暴雨洪水灾害经常与泥石流、堰塞湖一起给人类社会带来惨剧,这样甘肃省陇南8县区就遭遇了强降雨,受地质地形等优势的影响引起了泥石流、堰塞湖等二次灾害。
甘肃省是山地高原型省,全省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约占78%。 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甘灵苏地质灾害的风险类型主要有滑坡、塌陷、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等。 因此,在甘肃这样的地区,需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实施监视警报、综合管理,将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移民转移等与地质灾害的预防相结合。 首先,必须建立预测、预报和救济系统。 对于受到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公司及重要工程设施,必须立即搬迁、避难,受灾时必须比较有效地救济。 其次需要建设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系统。 例如,使用水库、谷坊、排导沟、停车场等工程措施,调整泥石流的流通路径和堆积场所,疏导,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面对汛期的影响,制定预案必须结合共性和个性,运用科学手段综合考虑原因地的措施,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张田勘)
标题:热点:应对洪涝灾害,要兼顾共性和个性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