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原来生活在矿区,未来生活在景区”
本篇文章1484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前几天进入江西省大余县的腿山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修建道路沿山铺设,沿着池塘走,沿河搭架子,给树让路,房子建在树上,树在房子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体验,人们由衷称赞
近年来,大余县委县政府积极要求升级县域经济转型,秉承“环境为民生,青山美丽,蓝天也幸福”的价值取向,切实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战术,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市结构、绿色
“现在矿山周边进入梅关景区建设范围,我们过去住在矿区,未来住在景区。 ”60多岁的大余县南安町新华村民谭祖金满面笑容地说。
不毛之地成为风景区,矿山恢复管理效果显著。
过去,江西省大余县因盛产钨矿而被称为“世界钨都”。 但是矿床资源有限,资源型城市必然面临资源衰退、枯竭。
站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水滴龙废弃稀土矿山的山坡上,山上的林木碧绿,树叶被风吹得嘎吱嘎吱响。 很难想象这里是山体裸露、沟纵横的废弃稀土类矿山。
和多个资源型城市一样,长时间的资源开采也给大余县的城乡环境带来过很大的压力。 对此,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埋则填埋”的大体,进行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的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 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有的山地和耕地重建植被,综合管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
“水滴龙将稀土矿山面积废弃约0.8平方公里,根据区域内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将管理区域分为核心区域0.2平方公里和周边区域0.6平方公里。 ”大馀县山水林田湖草办公室干部廖虹说。
廖虹表示,水滴龙废弃稀土矿山属于梅关景区范围,周边区0.6平方公里的项目建设纳入梅关古站道景区项目建设子项目俞岭风情园。 这个项目侧重于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和建设,污染林差的树种改造和补植,目前栽培了4000余株银杏、红枫和竹柏各千余株。
大馀县结合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管理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实施了大龙山矿山废石堆场生态修复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将枯竭矿山改为国家公园、旅游镇。 对水滴龙废弃稀土矿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综合管理,以不毛之地为景观园林。
目前,该县入选全国6家绿色矿山名单,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制定了国家或领域标准7个,完成了矿山恢复管理面积73.25公顷。
打造特色小镇,解释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今年4月,腿山景区被批准为第二批“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 在女仆山,今年有更大的方法,江西省第二届森林观光节将主会场设置在女仆山。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体育的几点意见》的发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术,大余县全县全力建设女仆山体育镇。
城镇投资30.6亿元,按照不填池、不推山、不砍树、不开房“四不大体”的计划和建设,集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保健、文化传承于一体。
“通过体育城市的建设,把脚山的青山绿水、人文风情、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穿针引线”的方式结合起来,像“黄金伙伴”一样把这些要素逐个融入体育休闲运动,通过体育比赛和活动,把脚山的青山绿水、人文风气 ”廖虹说。
“以前很难生活,现在有自己的摊子,一年能挣3万元以上。 我们一家都在体育城工作,比每天都好过。 ”大龙山村民吴蜜蜂说。
当地村民罗名华从小就喜欢唱山歌,弹唱什么都行。 镇上为他开了一家乡村酒吧,使他实现了音乐梦。
看着眼前的女仆山,旧房被改造成清新悠闲风格不同的民宿,有150多个客房落在半山腰。 人们在10公里山地摩托车越野、13公里山地健康步道、16公里登山道等道路上玩得很开心……在生态旅游中搭起了台,山水人文接待、女仆山的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了“金山银山”。 (记者马爱平)
标题:热点:“原来生活在矿区,未来生活在景区”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