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2阅读:

本篇文章2697字,读完约7分钟

废弃矿山变身网红旅行的卡地,地里出现绿色农产品,村子里吃生态饭……这是记者在浙江以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题看到的情景。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人浪费青山,青山浪费人。 浙江十余年奏效很久,乡村产业维护绿色本色,加强市场化思考、机制探索,一幕故事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老矿山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群山青翠,竹海绵延,来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矿山遗址公园,涂黑的石灰窑口已经绿草复盖,这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眼前这个安静的山谷,很难想象是余村人挖出第一桶金的“开采宝地”。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以前这里是矿山,卖矿石。 现在成了旅游胜地,卖风景。 》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道完成了余村的变迁。

余村是三方环山,田地只有38公顷,但有400公顷的富含石灰石的山。 倚山吃山,1977年村里发生了第一座石灰矿,之后迅速发展成三座矿山,还建设了水泥厂,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在矿山工作。 新盖的建筑物建成了,余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年集体收入300多万元的富裕村庄。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不仅是余村,1990年代安吉县兴起了“采石经济”,一下子出现了243家矿山公司。

钱袋鼓了,余村人却高兴不起来——山体破坏,植被破坏,河水污染。 “老百姓,村子集体发财了,但代价太大了,绿水青山都没了。 ”鲍新民说。

余村的人们痛苦地决心关闭矿山,当村里的集体收入下降到20万元以上时,许多村民失去了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讨论生活。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了余村的华丽转身:对停止废弃的三座矿山进行了修复管理和土地复原。 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土地、矿山、竹林等集体资产,成立了“两山”旅游企业。 一个项目建成了,山林变绿,工业遗迹也释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水泥厂的旧址,复活后变成了五彩田园。 冷水洞矿山遗迹、原汁原味变身矿山遗迹公园……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不卖石头卖风景的村民潘春林创立了村里第一座民宿春林山庄。 假日山庄也客满,工作日的入住率也是67成。 “现在,我觉得跳槽真的是对的。 ”。

有了好山好水和好空气,去年余村游客达到90多万人,村民吃了旅行饭,年平均收入近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521万元。

“最近,也有人想看矿山遗迹和竹林做夜景观光项目呢。 」鲍新民兴奋地说。

小区碎片化为农场,综合整治开辟新空间

“这里以前是荒地,没想到真的让我挖了‘金子’! 》在馀姚市梁弄镇东溪村,东垣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孙国权忙于采集灵芝。

2012年,孙国权回到家乡创业,“当时耕地很少,地块破碎,荒地灌溉措施跟不上,每次下雨都要抓住心。 ”。

梁路镇推进乡村全境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高耕地质量和连续性,加强公路、灌溉设施和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孙国权乘坐这辆“快车”投入资金,改善了地力。 “使用施用有机肥、用草治草的技术,今年蓝莓的亩产比去年高了两成! ”。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土地集中在和平上,规模效益大幅度提高。 “我流过170多亩土地,最先种植樱桃、蓝莓、桑葚等水果,建成两座灵芝、桑黄种植温室,一年收入560万元! ’孙国权兴奋地说。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一子消沉。 馀姚市自然资源计划局开发利用科科长范森升说,土地整理解决了地区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插了翅膀。 梁弄镇整顿土地,统筹规划,建设4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去年吸引游客50万人,帮助村民家庭增收1万元以上。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浙江陆地面积不大,如何扩大快速发展空间?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黄志平介绍说,全省开展乡村全境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以实现“空间重建、山河重组、乡村再生”为目标。 两年多来,维修区域面积1140万亩,高标准农田29.61万亩,农村建设用地2.91万亩。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乡村产业的出口在哪里? 杭州西湖区双浦镇绿色转型要求迅速发展。 年末,城镇开展乡村全境土地综合整治,整理违规项目,修复被污染土地、河流。 粮食农家周武群成立了家庭农场,500亩水田在“长”上出了“鱼戏莲叶图”。 “稻田的画以田地为画布,以水稻为颜料,无人机拍的照片很漂亮。 ”。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绿色迅速发展,给周武群彩稻田带来了新的活力。 “现在田地成了旅游胜地,每天都有人来看。 ”最近他打算在田边建一个展望台,“游客看稻田的画会更方便! ”。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青山绿水成绿银行,农民有新碗。

溪流一曲一曲烟。 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57岁的曹国华停下船靠在岸边,还把客人带到了岸边。

曹国华从小就住在西溪村,讲述了过去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养殖,污水一直排出,清澈底部的湖水变黑变臭了。”

2003年,杭州市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搬迁农居,进行封闭整治。 经过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良好的生态恢复了。 西溪湿地的水质与10多年前相比从劣化v类提高到ii类,水生植物增加了475种,鸟类增加了112种。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西溪湿地“拜托”了地区内的原住民,安排了导游和摩天轮司机等服务职位。 “没想到划船会成为吃饭的本领! 曹国华成为橹船队的负责人,年收入5万元以上,然后是“五险一金”。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村里成立了西溪经济合作社,村民成了股东。 一年后,他可以从合作社得到两万元以上的红利。 周末曹国华也没有空。 他成为了“渔夫之旅”的导游,划船带游客去村子的菜园,采摘应时的蔬菜。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绿水能生钱,青山也能生钱。 林木青翠,青山拥抱,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竹山茶海藏有湖州慧心谷绿色奢侈度度假村。

度假村创始人李耀强介绍了项目占地300亩。 根据依山就势、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坡地村镇”政策,项目顺利落地。 通过使用低密度、点状供给方法,建设用地面积下降到11亩,茶园、竹林等采用租赁形式,“一举两得,降低了建设价格,节约了用地。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竹林的“长”项目,更观察生态保护。 “好的生态是卖点,要保存本来的特色,房子盖得很好,用虚构的木结构组装,现在山水、竹林、村舍真的合二为一了。 ”李耀强说。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5年前村里没有一家农家乐,现在举办了50多个。 ”妙西镇妙山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林说,被带到度假胜地,更多的农民成为了上司,土特产成了抢劫品。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卖了8000多块钱的土鸡蛋! ”农民冯爱英开心地说。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浙江省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农旅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把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坡地作为城镇、农村、旅游及绿色产业建设用地,减少了各类建设对平原高质量耕地的占有。 》黄志平说,经过探索和实践,“坡地村镇”的政策已经由单一的土地利用创新转变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培育美丽经济的助推器,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落地浙江省乡村。 黄志平说:“为了继续创新机制,不仅要建设更美丽的绿水青山,还要努力让金山银山变得更大! ”。

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标题:热点: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515.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