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2阅读:

本篇文章3870字,读完约10分钟

●以解决“公司污染、大众受害、政府购物”为根本目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试行开始全面推广近5年,全国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45件,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前几天通过的民法专业章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进一步确定了国家规定的机关和法律规定的组织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索赔权。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综合运用环境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和民事赔偿,有助于大幅度增强环境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者的威慑力,遏制环境违法。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郄建荣

以解决“公司污染、大众受害、政府购物”为根本目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试行到全面推开已经将近5年了。

五年来,全国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45起,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 此外,前几天通过的民法专业章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进一步确定了国家规定的机关和法律规定的组织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索赔权。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6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法规和标准司长别涛指出,民法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的成果上升到国家基本法律,在实体法层面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别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综合运用环境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和民事赔偿,有助于大幅度增强环境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者的威慑力,遏制环境违法。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5年处理案件的945件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

2015年,中处理、国处理正式颁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验方案》。 根据该方案,非法污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首要责任主体,试点地方省级人民政府是赔偿权利人。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2017年底,中国发行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建议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将赔偿权利人扩大到地市一级人民政府。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这个制度解决了‘公司污染、政府购物’的课题,开始试行后备受瞩目”环境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亮发认为,“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公司或个人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赔偿,政府作为权利人进行赔偿的制度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事实上,这也是生态环境部强烈推行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5年,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上市前,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污染公司只要承担两种民事赔偿责任,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人身伤害赔偿责任。 发生财产损失的,应当依照规定承担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生态环境本身对损害的赔偿责任,没有规定。 公司污染带来的水、土壤等的修复,基本上由政府出钱完成。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从2015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到2018年全国全面试点,该制度已经实施了5年。 别涛表示,5年来,全国各地处理了945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推进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包括1150万立方米以上的土壤、2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林地、600万平方米的草原、44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代理“北京市小月河生活粪便污染物倾倒事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案的北京汉鼎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伙伴张义平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理此事件时,最深刻的体验是赔偿金额不明确。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对此,生态环境部组织研究制定了8项鉴定判断技术规范,涉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积物等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各种主要的环境因素。

别涛说,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了危险废物鉴别通则等规范,完善了物质属性鉴别的程序和做法。 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判断管理方法,以及应急处理阶段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细则,规范了突发环境事件的鉴定损失鉴定判断工作。 另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府颁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向全国颁发了200多份辅助文件。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将修复责任状况作为量刑的考虑因素执行

重庆两江新区一家公司非法倾倒混凝土泥浆引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是生态环境部关注的事件之一。

这件事损害的环境因素与1.44万平方米的农田表土流失和板结、土地裸露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被判定生态环境损害达948万元。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2019年7月,赔偿权利人和涉案公司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之后事故公司履行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清除了4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染物,土地超过了1.3万平方米。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发现这家公司违法倒台造成损失后,通过发送检察建议书,将事件的线索通知了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别涛表示,在收到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建议书后,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对公司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移送,依照程序追究刑事责任。 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促进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开展。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别涛认为,这件事实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线索的比较有效的联系。 同时追究行政、刑事、民事责任,严格追究责任的法网正在扩大。

2018年6月,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沪芦高速西侧断头沟和河滨发现了大量被盗工业和建筑垃圾,垃圾倾倒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 奉贤区四团镇绿化和市容管理初步判断现场垃圾总量约1800吨,非法倾倒占地近2000平方米,而且垃圾倾倒过程和倾倒后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造成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结果表明,去除和修复污染物的费用需要400万元左右。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2018年12月,赔偿权利人指定原奉贤区环境保护局依法向污染者索赔。 2019年1月,原奉贤区环境保护局与5名赔偿义务人签订了赔偿协议。 协议规定赔偿义务人在2019年8月30日前完成修复,先支付履约保证金。 现在,受损区域的挖掘和垃圾分类处理等相关修复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根据判断进行了论证。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该事件还启动了刑事责任追究程序,据介绍在刑事责任追究中赔偿义务人实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量刑的考虑因素。 对此,别涛认为,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作为环境刑事审判量刑的情节,实现了生态环境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统一协调。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该事件表明,推动当事人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立即自主修复受害的生态环境,在刑事案件的审判和量刑环节中有积极的影响。 ”别涛说,承担刑事责任也有很多情节。 如果自己认知错误,自己修复,立即消除危害,减少损害,在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中作为量刑的情节能够进行适当的轻处罚,这符合刑事法律政策。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此案还首次尝试采用禁止相关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间从事与危险废物排放和处置相关的经营活动的工作禁令。

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10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山东济南章丘区6家公司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案、浙江诸暨某公司大气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方案等10起案件入选。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这10件涉及非法倾倒、超标排放、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的二次环境事件等多种情况,涵盖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部专门发布通知,向全国推荐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这一改革措施。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在立法层面确定专门章节的规定赔偿责任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的审议通过了民法。

我们知道,民法专业章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确定了国家规定的机关和法律承认的组织可以享受生态环境损害的索赔权。 根据这个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和检察院、合法组织可以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提出索赔。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受害者可以提出惩罚性赔偿要求,对抑制恶意破坏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别涛说,“侵权责任篇列举规定了生态环境赔偿的形式和范围,从实体法层面阐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是立法的一大创新”。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别涛说,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一千二百三十五条是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包括生态环境受损到修复完成期间丧失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受损造成的损失、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另外,生态环境部也积极推进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纳入相关专业法律。 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已经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客观效果是,公司因环境违法引起环境污染或生态损害,受到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后也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这种责任可能既是修复受害的生态环境,也是支付赔偿金额。 ”。 别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一责任是许多以往违反环境者无法承担的责任。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他说,通过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规则,可以让违反环境法律者承担环境损害的所有价格,支付生态修复的所有费用。 这有助于少数公司避免因非法排放、倾倒而减少污染对策价格,促进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的问题。 现在案件数量超过20件的是13个省,占全部案件的81.6%,其余省的案件数量很少,据介绍有些市级权利人还没有实际处理案件。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目前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判断技术的做法体系还不完善。 “基本上涵盖了环境要素,但缺乏专门比较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 》别涛表示,各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单位的专业水平不同,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另外,还有人员配置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没有按照要求配备专家。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更应该指出的是,民法典从实体法的角度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但从导论法的角度出发,除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以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判断、调查、组织修复、修复资金管理、修复效果判断

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尽管面临许多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写入民法表明该制度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控制违法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也起着更期待的作用。

标题:热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写入民法典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37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