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温州把生态特点真正转化为快速发展特点
本篇文章2482字,读完约6分钟
“青山青,绿水绿,青蓝空白云白。 轻风拂斜阳,白鹿题花绕古城,城外好风景……”正如这首《温州环保之歌》中所唱的那样,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青山绿水随行,伴有蓝天白云的场景已经是常态。
年,温州在审查省控制断面ⅲ类以上水体比例创历史最高,瓯江、飞云江、鳃江三大水系水质首次实现全优。 市区pm2.5浓度两年前空气质量达到城市标准,今年1-6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综合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国168个要点城市前20名。
七山一水二分田,绿色是温州乡土的天然底色,也是温州快速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现在温州沿着“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真的把生态特征转变成了快速的发展特征,实现了绿色的崛起。
嚼“绿水青山”不放松
“围绕楠溪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全力配合县的普法工作。 ”永嘉县绿色生态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说。 3月1日,《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立法保护了一江清水。 杨建南坦率地说保护楠溪江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
三百里楠溪江是永嘉人民的亲河,也是国家级风景区中唯一田园山水风景悠久的旅游胜地。 1988年,永嘉实施楠溪江保护,30年来反复保护“碧水、蓝天、绿地”,当地制定了“楠溪江环境保护计划”,严格控制了楠溪江上游工业的快速发展。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新快速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说明,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迅速发展生产力。 ”。 对于“两山”的理念,杨建南深感,致力于身体,全力守江。
13年来,杨建南将协会从68名志愿者扩大到现在近4千人,一年做100次环保宣传,一周两次巡逻江成为常态,民间力量作为重要支持,与政府合作保护一江清水。
山连山、水连水、山水铺成了瓯越大地的美丽画卷。 文成县是温州人的“大水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资本。 这里,水源保护区不能任意开发,多个水上项目搁浅了,因此限制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生态旅游县”的建设到“以生态旅游为一号产业”,文成县历届党委政府继续接力,描绘了生态富县、旅游强县快速发展的蓝图。
有些人不理解“生态”的定位就像是紧迫的诅咒,束缚着快速的手脚发展。 但是,主政者清醒地认识到,围绕绿水青山的文案,不是单一的不可持续低效益的经济收获,而是细微化的可持续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必须走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绿色快速发展的新路。 文成县环境重建处理主任蓝旭丹介绍说,文成县依靠生态培育旅游产业,但生态好、环境差,曾经面临着快速发展的瓶颈。 从年开始,文成致力于全球旅游环境重建,构建全省一流环境高地和国家全球旅游示范县模板,成果显著。
各地的想法是以“保护”为主题展开的。 温州的绿水青山,越来越有魅力。
美丽的生态带来迅速的发展红利
保护绿水青山,美丽的生态也使温州人实现了快速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洞头区在“两山”实践中,结合“蓝湾”的整治修复,使昔日美丽的海岛重新焕发。 作为全国首批18个“蓝湾”试点城市,去年洞头区再次进入新的“蓝湾”整治行动,发布了“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三年的行动方案,到2021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全面急剧
同样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苍南县于去年11月放弃了大渔湾的开垦工程,做出了自然归还原生湾的决定。 长期持续的“人海之争”终于以绿色的迅速发展观获胜划上了句号。 现在大渔湾围垦工程已经被“蓝湾”项目取代,苍南在这里开展海岸线维修修复,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努力建设浙江最美的海岸线,给当地带来更大的快速发展空间。
平阳县南鸭岛被称为“碧海仙山”,当地凭借美丽的海岛风景,建设集海底探秘、养护假期、商务会议、金融产业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岛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无论是海洋还是森林,现在温州的所有土地都充满了活力,人们也从中真正得到了生态红利。 城市生活的人下来了,农村生活的人回来了,游客进来了,平民腰包膨胀的目标逐渐实现。
使绿色成为核心竞争力
“绿色迅速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 如果路的选择正确的话就必须去好几次。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党委书记苏志利介绍说,他在当地绘制蓝图,下定决心走绿色快速发展之路,成功建设了国家级生态镇。 现在,全镇全力建设自然和谐的畲乡风情町,把美好的东西变成竞争力和生产力,使环境更美丽,使人们更丰富。
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党委书记的习大同志在泰顺视察下山搬迁工程时,对泰顺的扶贫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之后,当地围绕“下来,稳定,富裕”,将下山转移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手段,从“一町带三乡”到“没有地区的生态系统移民”、“生态系统大转移”,摸索了有特色的扶贫模式。 其转移经验在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大会上进行宣传,进入年度省级深改试验项目。
下山的人民富裕了,解放的青山也同样得到了新的迅速发展。 泰顺鼓励农户转移,以闲置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为价格进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项目,逐股分享经营效益,利用山间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 这种山水的生态价值,迎来了新的契机。
为了激活温州“绿色”的快速发展活力,近年来温州开始了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要平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两带”跳舞,对“两山”改变了新形象
“‘两山’的理念引导我们‘两带’的建设,让我们扎实道路,把温州的生态特征转变为快速发展特征。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村产业快速发展所部长季旭仁介绍说,“两带”成为温州“两山”转变的主要平台,效果正在显现。
据统计,温州共规划乡村振兴示范带109条,年建设51条,迅速发展沿线258个村抱团,完成投资75.20亿元。 去年,在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计划了261个产业类项目,新投资了136亿元。 去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4486.15万人,直接营业收入25.86亿元,同比增长15%和16%。
温州的“两山”转变还在进行。 下一步,温州将继续实践“两山”理念,切实使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基础,使“绿色”成为真正美丽的温州核心竞争力。
标题:热点:温州把生态特点真正转化为快速发展特点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182.html
上一篇:热点:古运河要重生,该怎么发力
下一篇:热点:候鸟迁徙之路亟待保驾并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