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浮出水面
本篇文章4556字,读完约11分钟
●第二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调查违法污染、违规倾倒、林地破坏、湿地占领、生态破坏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作为、缓慢行为、不负责任、生硬甚至不应对、造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今年9月,中央第六、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分别下沉到山西霍东矿区和察汗涩谷,发现霍东矿区部分煤矿违规被超采,又没有证据,开采岩溶地下水。 由于长时间大量开采地下水,察哈恩涩谷成为季节性的湖。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郄建荣
为期一个月的第二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于10月1日下午8点结束了进驻。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审计事务所表示,一个月的审计将调查违法污染、违规倾倒、林地破坏、湿地占领、生态破坏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作为、缓慢行为、不负责任、生硬,甚至制造错误、虚假。 其中包括浙江磐安县耕地占补平衡变形步行、天津西青区青凝侯污泥填埋场污泥违规处理危害环境、北京平谷区泾河污水解决厂违法填埋污泥等问题。
据《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截至10月1日,第二届第二次警部接到大众15307件通报,制作了5065件。 起草处罚1000家,罚款7905.57万元。 立案侦查57件,拘留50人。 讨论党政府领导干部355人,问责104人。
污泥处理紊乱。
主管部门因玩忽职守而失去了责任
8月31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进驻北京。 9月11日,知事集团下沉到北京市平谷区,明确了泾河污水解决工厂污泥处理的混乱。
年7月31日,泾河污水解决厂原技术有脱泥设备的,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与北京山水青环保科技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山水青企业)签订专利经营协议,处理山水青企业从泾河污水解决厂产生的污泥。
监察组从去年8月到去年1月,山水青企业以路基建设、土地利用等名义,将简单解决的10万余吨污泥转移到多个地方随便堆积,发现其中部分污泥失踪。 另外,山水青企业将约1.8万吨污泥运往平谷区南独乐河镇望马台村泃河附近的砂石坑,占地18.2亩,未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用一块塑料布进行了简单的防渗。
山水青企业还让北京富农同富肥业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富农企业)处理污泥。 富农企业拆迁后,未处理的剩余污泥被非法掩埋在附近,成为土壤污染的原因。 在填埋现场,监察组利用挖掘机挖出了大量的污泥。 根据材料,这里埋的污泥总量约为1.82万吨。 抽样检查结果表明,其细菌总数超过了城市污水解决厂的污泥泥质标准。
监察组表示,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长达10年,称之为“临时解决”。 今年9月23日知事集团进驻后,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与山水青企业解除了合同,泾河污水解决厂每天产生约75吨污泥,继续对山水青企业进行不规范的处置。 由于“临时解决”成为长时间的处分,规范解决设施的建设延迟了。
比较泾河污水解决厂存在的问题,知事集团指出,作为领域主管部门,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在组织签订专利经营协议后,无法监督协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存在违反行为长时间存在,失去失业责任的情况。
据大众通报,今年9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在天津市西青区青凝侯污泥填埋场开展了下沉审计,其间发现该填埋场污泥处理项目空转,违法违规问题明显。
青凝侯污泥填埋场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青凝侯村,2008年搬入建成。 为了重新利用填埋场的区划,年天津市住建委启动了青凝侯污泥处理项目,处理场内污泥。 年6月,天津北方创业市政工程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北方市政)中标,与原天津市建设委员会项目签订了青凝侯污泥填埋场生态修复服务项目总承包合同。 年5月,北方市政与市原建设委员会项目签订了补充协议,合同执行期限延期到年6月。
监察组发现这个项目是分层次分包的。 年末,北方市政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在填埋地西侧建设污泥碳化技术生产线(合同为4条),但去年4月,由于运行价格过高等,这条生产线被长时间放置,成为了装饰品。
据深入调查,在去年12月碳化生产线还没有建设之前,且没有征求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北方市政委托恒丰科技有限企业将污泥用于分区土壤改良,累计处理22.3万吨。 年6月和10月,北方市政与天津市西青区张某(借用天津英博建筑工程有限企业的名义)签订了两次协议,张某擅自将20.2万吨污泥轻松混合在粉煤灰中用于园林绿化。
为了监督北方市政污泥处理事业,年7月,原天津市建设委员会项目与北方源天工程咨询监督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北方源天企业)签订了监理合同,但北方源天企业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监督污泥处理过程,将污泥最终产品的去向
根据天津市公安机关的初步搜查,处置和财政支付的54万吨污泥中,42.5万吨没有按照规定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规范处置,部分污泥违规用于农业利用。 近10万吨用道路残留的土冒充,直接倒在西青区卢北口村的空地上。 另外,2.5万吨的风干污泥至今违反绿洲田地的角落堆积,这个地区的周边环境正在恶化。
监察组表示,北方市政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违反合同分包污泥处理层,与相关承包机构及其合作伙伴非法处理污泥,骗取政府财政资金,性质恶劣。 北方源天企业作为监理单位,严重失职,过程监理“蜻蜓水”。 原天津市建设委员会项目的运营(现在是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快速发展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天津市住建委对该项目的监督管理不足,即使不问,也有失去失业责任的问题。
无视禁令开垦森林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浙江省磐安县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但是,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今年9月在浙江省警部发现,磐安县违反森林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平衡耕地保护和改善意见》的确定规定,破坏森林开垦,年后愈演愈烈。
年磐安县设立的涉林开垦项目分别为4个、10个和14个,相关森林开垦面积为15.22公顷、49.35公顷和75.25公顷。 年,浙江省颁布了全面禁止涉林垦造耕地的规定,磐安县突击设立了10个项目,关于林地面积781.01公顷,是前三年总和的5.6倍。
“磐安县不仅没有严格执行禁止开垦森林的规定,而且无视浙江省的相关规定,违反了审查与林垦造耕地项目有关的项目。 ”知事小组发现,年以来,磐安县批准了涉林垦耕地项目38个项目,其中36个项目被选为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超过25度、生态公益林及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 年,磐安县政府违反了立项审批的尖山镇塘田畲一、二期土地整治项目,违反了坡度、生态保护红线三个方面的禁止布局要求。
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林业厅在年间开展涉林垦造耕地的仔细检查整顿后,磐安县的自查整理事业适当应对,流于形式,报告了自查的37个项目全部没有违反问题。 监察组在当地提取了6个海拔500米以上的项目,发现存在坡度超过25度、占有生态公益林等违规问题,但一个项目没有取消。 其中,尖山镇金村、里光洋村、尚湖镇上溪滩村等3个破坏林造地项目实施,检查合格。 尖山镇新宅村、塘田畈、塘田畈二期等3个破坏林造地项目还在实施中。
督察发现磐安县因森林破坏开垦而破坏了大量林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磐安县尖山镇前山畈、胡宅畈施工的区块,由于施工中没有采取比较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止措施,雨水冲刷造成表层土壤流失严重。 尖山镇里光洋村土地开发项目有些区块坡度陡,土质贫瘠,地力不足,干旱稻田内杂草丛生,接近收获季节,作物还没有抽穗。
知事集团表示,磐安县有关部门在涉林垦造耕地项目立地论证、立项审查、施工监督管理、竣工检查、后期管理等环节监督管理不严格,没有建立严格的闭环管理制度,对森林破坏项目进行自我检查整理的认可
地下水过度开采了
湖面大幅萎缩了
霍东矿区位于山西晋中国家煤炭基地内,位于沁水煤田西南部,主体功能区规划属于明确的限制开发区域,关系到霍泉泉域等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为了保护霍泉泉域水资源,1998年1月山西省发布的《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禁止在泉域要点保护区内打井,在要点保护区以外的范围内控制岩溶地下水的开采,取水决定实行总量控制。
今年9月20日至24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进入国家能源局后,下沉到山西霍东矿区开展现场检查,年,地方报告的山西霍东矿区整体计划没有提到霍泉泉域的保护,当年的国家能源
监察组表示,霍东矿区和霍泉泉域重叠的区域有26个煤矿,除了3个未生产、1个未开采岩石溶解水以外,其余22个都有开采岩石溶解水的行为。 临汾市古县老母坡炭业、玫瑰润炭业等6个煤矿未经取水许可,年来非法开采岩溶水超过60万立方米,仅老母坡炭业非法开采量就达到25万立方米。 长治市汕源县黄土坡职能煤业、临汾市古县西山登福康煤业等16个煤矿取得了取水许可,但11个煤矿有超采矿行为,占近7成,年来超采矿业量近100万立方米。 其中,长治市汕新煤矿每年超过12.5万立方米,是许可取水量的2.7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霍泉泉域岩溶水的水质和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出水量减少。 年以来,煤矿岩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趋势。 据水利部门统计,从年到年,霍泉的年总水量从9422万立方米减少到9094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从2.99立方米/秒减少到2.88立方米/秒。
华北地区现存的最大内陆咸水湖——察汗涩谷是京津冀地区浑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防线。 但是,这样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水面大幅萎缩,成为季节性的湖。
今年9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监察组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后,沉入察汗涩谷,检察组查明了察汗涩谷水面大幅萎缩的原因。
据知事集团介绍,流域内耕地和灌溉地的面积大幅增加,农业灌溉等长时间大量超采地下水,另外,蔬菜等高消费水作物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井的数量、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这是张汉诺 监察组表示,2000年以后,察汗涩谷逐渐成为季节性湖泊。 随着水面和湿地面积的进一步萎缩,年来湖底全部露出,只有在夏季雨水频繁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小范围的水面。
监察组表示,察汗涩谷水面萎缩、生态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领域的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有相应的责任。
监察组目前国家湿地保护规定分散在森林、草原、水等自然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缺乏系统性、操作性、约束性,特别是惩罚不确定,大量湿地被破坏、破坏等问题及时纠正 由于政策体系不健全,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积极不足,发生了湿地破坏问题。 这也是察汗涩谷湿地萎缩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察汗涩谷尔的1/3水面位于河北省,2/3位于内蒙古。 据监察组透露,根据河北省的申报意见,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河北尚义察汗涩谷国家湿地公园,对河北国内湿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没有申报,因此将位于内蒙古的另外2/3部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察汗涩谷湿地破坏萎缩问题的掌握也不够充分,没有根据《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要求,建立湿地保护效果奖惩、合同和湿地利用警报等机制。
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警部发现的问题。 其中,国家能源局要求有关司局和机关吸取教训,坚决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岗双责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对察汗涩谷生态退化问题进行了特别研究,表示积极推进国家级湿地立法,指导察汗涩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协调蒙冀共同保护,提高整体保护效果。
标题:热点: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浮出水面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