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抓实源头治理 重现碧水清波
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我在这条河里住了10多年,过桥时气味刺鼻,捂住鼻子跑”住在仙人河的吉林辽源市民纪绍贵爱晨跑,一提到几年前的样子就皱起了眉头。
仙人河、东辽河一级支流、19.3公里的河道在辽源从北向南通过城堡,对东辽河的水质有重要影响。 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仙人河的水质严重恶化。
“因为想徒步走完仙人河全线,所以不可能”辽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行局的工程师刘耀是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技术负责人,据他介绍,沿着河两岸充斥着违章房屋和废弃小工厂等。
在整治之初,辽源市对仙人河沿线的各种违法建设展开细致的修改,列举清单,进行应拆除、应搬运的搬运。 然后邀请专家小组制定科学的综合管理方案,全面开始45项污水处理工程。 “用一把镐、一把锹清理,我们把13万立方米的垃圾、泥充分清除了。 ”刘耀说。
经过两年多的整治,沿岸路面铺着砖,通向干净,河内的水草摇曳,水波清澈。
初秋早上,纪绍贵沿着河岸跑着锻炼,小憩了一会儿,嘴里弥漫着淡淡青草气味的空气,指向河中央漂浮的泡沫,“看,鱼回来了! ”。
近年来辽源市全面开展了东辽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东辽河和支流的水污染,以河为象征,根子在岸边。 》辽源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健表示,年前,每天有5万吨以上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东辽川常年戴着劣化的v类水“帽子”。
“雨污染了一根管,枯水期可以勉强应对,但到了丰水期,溢流现象变得严重,管道各节点的卸压设备自动启动后,污水排出到地表,不仅污染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最终也排出到河内。 ”于健表示,东辽河的生态补水能力本来就不足,河水被污染后很难恢复。
年辽源市启动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项目,计划改造雨污管网73公里。 到目前为止,完成了64.16公里的改造,在全市90%的地区实现了雨污分流。 另外,市污水解决厂的日解决能力从10万吨扩大到了16万吨。
在仙人河和东辽河交汇的地方,泵站的建设迫在眉睫。 今年完成后,通过6.6公里长的凝结水管线将东辽河水反调到仙人川的上游。 “我们在仙人河全线设置复式河槽,通过引水补充水,使河道水质长时间稳定。 ”辽源市水利部副局长于福俊说。
沿着东辽河向东北走,就到了辽河源町。 这里是东辽河的发源地。 48岁的安北村村民韩小云说:“因为这片树林,我们能度过这一天吗? ”带着喜悦的颜色。
“以前大家保护意识很弱,砍树种玉米,一年存不了多少钱。 ”韩小云说。
年,城镇党委和政府呼吁东辽河水源地附近的村民退耕还林,土地可以转移到专业种植生态林的企业。 根据计划,安北村大多改植蚕林。 “改蚕林,能种什么? ”。 村民们议论纷纷。
“我在网上查过了。 蚕的经济价值很高,柞木可以保护水土……”韩小云对大家说。 她率先签名,房子21亩土地全部流转,收益很快就实现了:去年她给栽培企业养蚕、保护树,一个人赚了5万多。 今年很多村民进来,辽河源附近的“秃山”渐渐绿了。
年,辽源市为了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已经转移土地7182公顷,完成造林6257公顷。
今年春天以来,辽源市林业局副局长贾进才几乎每天都在东辽县12万亩元宝枫基地的建设现场。 山坡上株苗木逐渐变绿,他向记者表示:辽源市计划建设100万亩林地,可植树2.2亿株,滋养水源相当于新建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每年吸收6.9万吨二氧化碳,释放5万吨氧气。 另外,这些经济林可以促进梅花鹿、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
贾进才说:“治河必治源,保护这座绿水青山是保护辽源人的好日子。”
标题:热点:抓实源头治理 重现碧水清波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1/32830.html
上一篇:热点:山东启动秋季秸秆禁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