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篇文章1607字,读完约4分钟
十三五完成朝圣
本报记者李禾
从10月7日开始,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到了秋天才出现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 到了10月11日下午,连日的雾消失了,太阳从云层之间洒出来,出现了蓝天,空气质量变好了。 其实,由于季节交替等的影响,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每年10月都发生了大气污染。 但是,随着地区空气质量显着改善,大气污染程度变轻,持续时间变短。
根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年底,《十三五》计划《纲要》明确的生态环境行业9个制约性指标,8个指标已经提前实现了“十三五”目标。 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从最新情况看,9项约束性指标预计全面圆满完成。
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说,特别是pm2.5没有满足地级以上城市的年平均浓度、I类iii类优良水体、劣化V类水体三个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公众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度提高
首钢股份转移钢铁企业的球团2系列工厂,机器不轰鸣的话完全不知道公司是从烟囱生产的。
根据京津冀和周边“2+26”城市秋冬pm2.5来源分析,工业、民用散煤和柴油车对地区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36%、17%和16%,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来源中,钢铁、焦炭领域的贡献最大。
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和财务司长邹首民认为,在钢铁业大气污染管理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最先进钢铁全过程超低排放技术体系的国家,首钢迁安钢铁企业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全过程超低排放的公司,使钢铁业超低排放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与年相比,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2%,重污染天数减少40%。 另外,gdp增长了17.2%,达到了14.2万亿元。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在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同时,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高,大大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快速发展和绿色快速发展。
水安全和资源化等协同快速发展
走在河南商丘的睢县新概念污水解决厂,这里看起来更像是美丽的城市湿地公园。 该解决工厂拥有尾水人工湿地试验区、农业安全示范区、生物有机质中心、海绵城市试验区、科学管理中心、污水解决中心6个区域,具有生产、科研、科研、科学普及、生态农业、科学技术观光、艺术欣赏等功能 污水通过多种新技术解决后,满足地表ⅳ类水体的水质要求,实现基于健康、美感的水质诉求,产生的清洁能源甲烷可以满足工厂50%以上的能耗。
生态环境部总工兼水生态环境司长张波说,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长江保护修复和渤海综合管理等为中心,重点是全面推进碧水防卫战。
到年底,累计完成了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的修正,长期未解决的老板难题得到了纠正,7.7亿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大力提高。 长江流域优良水质剖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为91.7%; 渤海入海50条国家控制河流中,达到了46条河流的水质。
技术突破是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减少污染的“双赢”
“科学技术勾结了污染防治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邹首民说,“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行业科技投入增加,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内在变化规律的认知、把握更明确正确,相关政策和措施更科学、准确。 而且,随着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污染管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可达性更强,经济可行性更合理。 例如,国家水专家在钢铁、化工、造纸等领域废水处理技术的突破,使这些以前传来的重污染领域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污染削减的“双赢”。
经过“十三五”的努力,中国已经建设了“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完整的区域pm2.5综合来源分析方法体系。 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测精度接近100%,预报时间扩大到10天。 “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从1940个增加到3600多个,实现要点流域干流和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功能区等监测“全覆盖”。
标题:热点: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1/3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