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绿色快速发展
本篇文章2475字,读完约6分钟
◆李开明钟义吴仁人陆俊卿曾东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干流不筑坝、自由流动的一级支流,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白色(白酒)经济”于一体,肩负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流域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短板。 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三色”和谐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快速发展的意义
维持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 赤水河流域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化丰富,流域近四成县市位于生物多样化保护优先区或国家要点生态功能区,赤水有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稀有特有鱼类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5处,红鱼、鲟鱼、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稀有灭绝危险 开展红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对加强生物多样化保护、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重要意义。
推进流域的优质迅速发展。 赤水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7.4亿立方米,流域煤炭储量324.5亿吨,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 但是,长期以来流域高消费、高排放的粗放型快速发展方法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有利于改变粗放型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快速发展方法,有利于节约资源,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有利于推进流域的优质快速发展
实现减贫攻防和防污染攻防共赢。 赤水河流域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只有镇雄县没有摆脱贫困,但回到贫困导致贫困的风险很多。 继续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扶贫的整体质量,把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的特点转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特征,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巩固流域优质快速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快速发展面临的课题
上下游、左右岸的迅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流域统一联动。 流域中下游地区自然发布和产业基础差异巨大,快速发展极不平衡,如中游仁怀市年gdp和人均gdp分别为1297.04亿元和22.98万元,分别是上游威信县的20.4倍和14.9倍。 贫困地区多位于流域上游,属于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长期面临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 流域内白酒制造业发达,但核心区域左右两岸属于贵州省、四川省,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竞争压力下对领域快速发展的科学诱惑不足,难以推进左右岸的全面保护和协同管理。 流域三省在流域保护条例和流域环境保护计划中分别工作,但都是基于各自行政区域的考虑,缺乏流域统一协调。
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并存,环境风险风险不容忽视。 赤水河干流位于长江上游稀有特有的鱼类保护区内,是长江上游多种稀有特有的鱼类“三场”(产卵场、越冬场、诱饵场)和洄游路等重要栖息环境的分布地,生态非常敏感。 赤水河支流小水力林立,生态流量不保障,水生态面临长时间的威胁。 赤水河流域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管理区和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明显。 煤炭、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存在许多废弃矿区和尾矿库,沿岸白酒公司密集,局部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不容忽视。
白酒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白酒制造是赤水河流域许多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流域现有白酒公司/工作室近2000家,白酒(以味噌汤为主)产量约50万升,废水年排放量约1400万吨。 近年来,白酒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十四五”的产能增长可能超过30万千升,预计污染排放量将继续增大。 长期保持赤水河的优良水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推进流域绿色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整理流域级生态环境体制机制。 制定复盖流域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阐明流域保护的整体性和管辖权分割的矛盾。 三省合作共治,建立区域协调事业机制,强调体制机制、法规计划、产业快速发展、标准规范、监视执法、保护管理、环境应急、生态补偿“八个协同”。 优化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完善流域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白酒领域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长期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深贫困地区纳入流域生态补偿范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项目对流域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共赢 借鉴白洋淀模式探索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机制,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区域间联合执法监测、重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提供支持。
重视流域统一,开展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 整合流域中下游和平块自然保护地,新建赤水河国家公园,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统一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高质量生态产品的供给。 加强赤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三场”和泾游路等重要生境的保护修复,提高执法监督管理能力,促进鱼类种群繁殖和恢复。 开展流域小水电整理整顿,拆除非法和退役水库,加强生态流量监督管理,维持河湖生态系统健康。
实践绿色快速发展,提高污染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着力改变白酒制造、矿产开发、火电等单一产业结构,完全利用赤水河流域良好的生态背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制定基于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差异化空间产业准入政策,要点吸引产业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快速发展。 推进赤水河流域白酒制造领域绿色快速发展试验,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水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领域污染管理水平。 开展红水河流域重大环境风险源故障诊断,建立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监视预警系统,建立流域区域间环境紧急联动、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机制。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构建流域精准污染治理、科学污染治理的新格局。 建设赤水河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时间观测监测研究,开展流域生物多样化背景调查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判断,为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和监督执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开展赤水河流域入河排出口调查,通过“调查、测量、追溯、治疗、管理”五项任务,进行基数、科学措施、准确管理、依法监督管理。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点实验室
标题:热点: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绿色快速发展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1/3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