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保健品诈骗乱象频发 老人自杀鸣警钟
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法制网络见习记者江越
一、背景
3月11日下午,一位60岁的青岛老人坐在餐桌旁,默默地吃完自己做的午饭后离开了家。 晚上10点被发现的时候,静静地躺在东海中路附近的海滩上死了,裤子口袋里有遗书。 “还给小组坑死了,从去年到现在给我买了6万余元的健康食品。 说可以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旅行,到现在为止一个地方也没去过。
根据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发表,武汉乐百龄、湖北国创伟业、安徽润九、威海艾维尔、江西南昌嘉仁等企业均将魔爪伸向老人,中央电视台记者潜入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企业组织的“健康讲座”,此入 售价为3980元的蜂王浆胶囊,其实进货价格为65元,利润达到60倍。
二、保健品市场混乱
现在健康食品市场一团糟,充斥着类似的养生谣言、伪科学环境、虚假的广告陈述,可能入坑的不仅仅是这个“青岛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去年10个月前,暴露于媒体的健康食品欺诈案例就达40余例,骗子们利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进行欺诈,进行“公益招牌”诈骗,伪装医疗名家进行诈骗。
骗子的类型相似:先拿出温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填写资料取个人病史,邀请假专家开讲座,进行所谓的“专家”诊察,假专家欺骗老人的信任销售健康食品。 另外,不法分子利用重视中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实施诈骗,这些受害者被“名医神药”迷惑,导致财务上的损失,严重者还影响生命安全。 此外,许多健康食品公司纷纷制定了一批一批的销售模式,给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整顿市场,多管齐下
以前的大学生受到电信诈骗的“坑死”,在全国发起打击电信诈骗的行动,对健康食品企业的“坑死”老年人也要采取整顿健康食品市场的行动,在很多管理下,严格执行法律。
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将保健食品纳入特殊食品中进行严格的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督三司负责人对比食品产品、生产经营、普及新闻等欺诈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完成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检查方法》的制定,征求意见阶段结束,即将发表,保健 该方法将通过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法进行虚假普及的行为定为食品推广欺诈,并对生产经营公司进行处罚,同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负责人进行处罚。
因此,工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机关等部门必须加强健康食品市场的管理,开展共同执法,一律取缔违法的健康食品销售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 对健康食品的绝对化语言命名、炒作概念、夸张推进等行为,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健康食品命名和广告规范化、法制化。 积极应对民众举报投诉时,还必须积极对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利用广泛的基层组织,解决健康食品销售人员一个一个交换地方引起的执法难问题。 鼓励客户举报,发现食品欺诈行为的,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认真调查。 另外,必须对违法者提高处罚力度,追究刑事责任,只有维持高压态势,提高违法价格,违法者才能感到害怕。
除了加强对健康食品领域的监督管理外,加强对老年人顾客的普及教育也特别重要。 因此,医疗卫生部门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开展各类老年人养护知识讲座。 法治部门、媒体等可以对老年人客户进行健康食品的普遍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顾客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顾客购买商品采用或接受服务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第十一条的规定“顾客购买、采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身、财产 通知老年人购买健康食品时,一定要认识健康食品蓝色帽子的标志和批准文号,要在信用好、证据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 一旦发现受骗,必须立即向12315投诉维权。 发现洗脑式营销行为,可以向公安、工商等部门投诉、通报。
另外,人的孩子也应该关注父母的感情诉求和生活动态,如果发现父母有购买非法保健品的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反映在社区和执法机构中。 老吾老和人老,是千年的古训,全社会应该加强对老人的关怀,他们的感情空虚,需要充满全社会的努力,通过诱惑使老年人走上正确的健康之路。
(从半岛都市报、网易情报、新华网、东方网、中国网、央视财经整理)
标题:热点:保健品诈骗乱象频发 老人自杀鸣警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1/3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