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这些“水果病”其实可预防
本篇文章3098字,读完约8分钟
营养和口感兼备的水果,一直是人类餐桌上的宠儿。 但是,也有因吃水果而产生的“特殊”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例如,前几天媒体报道的近50名印度儿童死于“荔枝病”。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听说过目睹芒果和菠萝等水果引起的奇怪疾病等。
水果引起人身体状况和疾病的表现,统称为“水果病”。 一说,现代人因为冷饮和垃圾食品好吃,负担巨大压力等,体质普遍寒冷,水果多为性寒,冷的东西,所以不要吃水果,不要伤害脾阳。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想呢?
1“水果病”是正常现象
我能理解人们对水果有点疑问。 但是,水果的取舍,还是要根据现代医学、毒理学、营养学的理论进行分解,可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毒理学理论,一种物质只能决定有益、有害或有毒的只有用量,包括肉、水果、蔬菜等都要看用量。 也就是说,水果不要吃多了,如果不单独吃的话就不会产生有害的结果和中毒。
事实上,许多食物对人来说是外来物质,属于“入侵”的异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警戒、识别、排斥攻击,严重时会诱发疾病。 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同,特别是涉及免疫系统的情况。 因此,有人对海产品过敏,有人对小麦过敏,甚至连国人最常吃的大米都会发生过敏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吃了一点水果后引起人体不适感和病原的情况并不少见,也可以视为正常现象。
但是,具体是某些水果,如荔枝和芒果等,是如何引起人的身体状况不良和病原的,需要比较的研究结果。 现代医学对“水果病”还没有充分研究,需要具体情况进行分解。 这里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水果病”。
2晚上空腹时大量吃荔枝很危险
关于这次备受瞩目的“荔枝病”,在中国也有比较典型的医学报道。 “广西医学”于2000年第5期发表了“儿童荔枝病71例临床分解”的临床报告,作者报告了中国广西荔枝产区发生的71例“荔枝病”儿童病例,其中10例死亡。
这些病例有共同的特征,发病前连续几天大量吃荔枝,每天1000-2000克,少吃其他食物,另外,发病一般从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严重低血糖反应和多种脑症状,如意识丧失、癫痫 另外,检查发现严重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脑脊液检查没有脑炎的迹象。
这篇报道还引起了对“荔枝病”病理的多种分解和假设。 例如,荔枝果糖含量高,人体难以消化,大量从肾脏排出,产生低血糖。 荔枝中的果糖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引起低血糖。 荔枝的大量果糖会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导致血糖值下降等。
其实,大量吃荔枝后,患者体内有共同的低血糖症状,可以证实引起了一系列症状。 荔枝含有果糖的高度不是事实。 因为每100克荔枝的总糖是15.2克,即使吃1000克糖的总摄取量也只不过是152克。 另一方面,每100克西瓜含有6.2克糖,约4公斤中等大小的西瓜,吃一半西瓜的话,糖摄取量接近1000克的荔枝,但没有发现西瓜引起的低血糖和疾病的病例。
印度出现“荔枝病”并不是第一次。 年,印度主要荔枝生产的姆扎法尔布尔地区发生了“荔枝病”,390名儿童生病,其中122人死亡。 因此,印度和美国疾病管理中心共同研究这种疾病。 结果表明,“荔枝病”与荔枝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丙氨酸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9月1日的《柳叶刀全球健康》上。
查明原因后,这些患者都在夜间大量吃荔枝。 通常,夜间不吃食物的话会出现空腹低血糖,为了应对这个,身体需要通过脂肪的β氧化进行糖异生,维持基本血糖水平,满足大脑的诉求。 但是,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丙氨酸阻碍脂肪的β氧化,破坏人体正常的保护性糖异生机制,低血糖不正常调节的同时继续恶化,夜间空腹期的低血糖没有得到纠正,最终与各种症状
上述每个孩子都有很多共性。 比如自己营养不良,没吃其他食物。 另外,晚上大量吃荔枝,从凌晨3点到上午8点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表现出恶心、无力,甚至高烧、抽搐、昏迷等症状,发生癫痫和意识丧失等脑病。 因此,该研究认为,原因是晚上空腹时大量食用荔枝,荔枝中的有毒物质破坏了人体的糖异性途径才导致了“荔枝病”。
为了不生病,要大量荔枝,不要单独吃,特别是晚上睡觉前。 对于“荔枝病”的轻症患者,口服糖水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必须到医院救治。
3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吃芒果
芒果(中国植物志正式名称为“杧果”)也同样会引起“芒果病”,但本质上是免疫系统引起的过敏反应。 吃或接触芒果的话,嘴唇会发麻,喉咙会痒,会出皮疹,会出现伴有腹痛和腹泻等的轻微水肿。
人类对芒果过敏的原因是,其中含有果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不完全成熟的芒果中也含有醛酸,这些是潜在的过敏原,刺激皮肤粘膜引起过敏。
另外,芒果本身的特征也决定了容易引起过敏。 芒果是漆科植物,其中最重要的过敏原是漆酚和卡杜尔,它们的成分含有单或二羟基苯,可以使人过敏
但是,芒果并不是那么可怕。 过敏的人大多是过敏体质,免疫力普遍下降。 例如,有些孩子吃芒果容易得过敏性皮炎。 首先,孩子吃水果的方法是“洗脸式”。 也就是说,吃的时候给脸和身体上浆,孩子的皮肤薄,抵抗力差。 因为得水果疹的概率比大人大。
吃了芒果后,对有点不舒服的人,剥了芒果后,可以马上洗手,不接触皮肤,不接触,吃的时候把芒果切成小块,用搅拌机做成糊状用吸管吃。
吃芒果症状严重,有些人嘴唇、口周、耳朵、脖子上出现大红斑。 被称为芒果性皮炎。 芒果性皮炎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根据患者的特殊体质,与皮肤接触的物质会发生iv型过敏反应,即迟发性过敏反应,皮肤会出现湿疹样的变化。 对芒果性皮炎的早期治疗通常可以用3%硼酸溶液对患部进行冷湿,每天23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过敏药如安慰剂、头孢西丁等。
曾经患有严重芒果性皮炎的人不能再吃芒果了。 否则,不仅容易复发芒果性皮炎,病情也会恶化,变得难治。
4把菠萝泡在盐水里吃可以防止过敏
另一种常见的水果容易引起过敏,是菠萝。 有些人吃菠萝15到1小时后突然发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或头痛、头晕、皮肤潮红、全身发痒、四肢和口舌麻木、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昏睡)等一系列过敏症状。 这种病被称为“菠萝病”,同样是因为菠萝中的物质引起的人类过敏。
菠萝含有很多果糖、膳食纤维、维生素a、b等,这些物质在大部分水果中也存在。 菠萝中引起“骚动”其实是一些有害物质。
一种是菠萝蛋白酶,这是蛋白质水解酶,医疗上的有用性是分解纤维蛋白和血凝块。 通常,菠萝蛋白酶一进入胃就被胃液分解,但少数对菠萝蛋白酶过敏的人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是呼吸困难、意识不全、休克现象,这些表现和中毒一样。
二是菠萝中含有的糖苷,是对人的皮肤和口腔粘膜有刺激性的有机物,会引起口腔发痒等症状。 菠萝中也含有5 -羟色胺,是可以提高血管收缩和血压的含氮有机物,每100克菠萝汁中含有约2.5-3毫克的5 -羟色胺。 因此,吃多了菠萝也有可能引起头痛。
对于“菠萝病”,不吃是最好的方法,其次对菠萝也能解决一点。 把剥皮的菠萝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盐水就能破坏菠萝蛋白酶的致敏结构,降低或丧失对人的致敏作用。 另外,你也可以煮菠萝吃。 90%的菠萝蛋白酶在100的高温下被破坏,致敏原也几乎被除去。 但是,口感会变差。
总之,所谓的“水果病”只是几个类别。 一个是过量摄入引起的副作用,另一个是水果中的特殊物质引起过敏,三个是水果变质吃后生病。 这些发生与水果是否冷、体质是否冷无关。 水果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应该吃,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体质和吃的水果是否“友好”,“水果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盲目吃还是一次都不吃多。 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对“水果病”应该以预防为主,辅助治疗。 (张田勘)
标题:热点:这些“水果病”其实可预防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0/32432.html
上一篇:热点:吃水果吃出来“一场虚惊”
下一篇:热点:夏季饮食当心“冰箱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