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国内奶粉销量去年不升反降
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全面开放二童政策的第一年,使中国奶粉公司充满希望。 但意外的是,在经历了连续4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去年中国奶粉领域首次出现负增长,年奶粉销售额每年下降约2%。 两婴政策不仅在促进奶粉支出方面有一定的延误,而且越来越多的奶粉公司依然感叹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压力。 据公司人士透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很好的奶粉领域,但越来越多的份额有可能被分为洋奶粉。 “有可能生两个孩子的是选择洋奶粉的比例很高,他们不在乎奶粉的价格! ”。
去年国产奶粉公司只增加了2~3家公司的销售额
根据领域比较公认的说法,去年中国奶粉领域只有2、3家取得了正增长。 “全领域形势严峻,能成长的奶粉公司是承受压力打造的”三元食品奶粉事业部社长吴松航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掩饰领域的压力。 三元奶粉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有些奶粉的单品销售超过5亿元。 但吴松航对未来的市场也不太乐观。 “公司必须从产品、渠道和营销手段中寻找一切方法。 所有的公司都很苦心,但最终大部分都逃不过下跌的命运。 》君乐宝奶粉去年是业界增长最快的,去年婴幼儿奶粉销售额超过12亿元,超过60%。 君乐宝乳业副总裁、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也坦白说,正在寻找扩大市场的方法。 去年他们的奶粉首次登陆香港药店,至今销量突破万罐,可以说为内地婴儿奶粉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今年他们还提出了给年出生的新生儿每人赠送一桶君乐宝奶粉试用的计划。
去年婴儿奶粉的进口量又增加了三成
国产企业品牌奶粉销量下滑,但洋奶粉进口势头越来越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婴儿奶粉进口量已经突破20万吨,比上年增加60%,而且增加了近3成。 “这还是正规渠道进口的奶粉,按照上海的精炼和大宗进口计算,去年从中国进口的奶粉在30万吨以上,几乎占国内总诉求的一半! ”吴松航说。
“中国客人对洋奶粉的热情没有减弱,有增强的倾向。 ”一家奶粉公司的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原来洋奶粉销售第一二级市场,现在三四级市场的费用水平上升,开始效仿大城市,洋奶粉迅速渗透。 关于二胎政策,国产奶粉公司也从最初的乐观转向了中性。 “两个孩子带来的市场增量最终往往有可能被分割成洋奶粉,生两个孩子的家庭几乎不花钱,国产奶粉的价格特征不是特征! ”。
奶粉成为中国最安全的食品类别。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力监督奶粉质量,目前国家对奶粉特别是婴儿奶粉的监督管理力远远超过国际通行标准,奶粉已经成为中国最安全的食品品种。 “其实现在,如果是销售规模大的国产奶粉的话,质量确实有保证。 因为中国对婴儿奶粉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圣元奶粉市场负责人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许多外国同行在参观他们的奶粉生产基地时,钦佩中国监管手段的严格、检查项目的多。 根据国家FDA总局最近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食品样品整体提取合格率为96.8%,其中乳制品为99.5%,合格率高于粮食、食用油、肉蛋蔬果等。 在2532批次婴儿奶粉的提取检查中,真正不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为0.9%,除此之外还存在不满足产品包装标签的明示值等问题。
中型奶企业凭借潜力在领域中名列前四
全领域的下跌,有点公司战斗的机会。 稍微在二线企业品牌中领先的奶企业,把奶粉作为冲击业界一线阵营的敲门砖。 北青报记者观察到,许多中型奶企业已经把销售规模列入领域前四名作为迅速的发展目标,例如君乐宝以成为继伊利、蒙牛、光明之后的中国第四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的本土奶企业为目标。 飞鹤把集团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目标设定在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以不签约进入领域的前四名为快速发展目标,不仅仅是公司间的数字,也是这些中型奶企业更深的战术考虑事项。 根据中国对奶业的迅速发展计划,国家的未来重点是支持3~4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奶企业,但在伊利、蒙牛等一线企业品牌遥遥领先的大背景下,争夺剩下的1、2家名额是肯定的 对奶企业来说,百亿元绝对是重要的门槛,但具有单品价值特征的奶粉无疑是销售规模中最重要的砝码。 由此可以预见,在市场和公司迅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今年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文/本报记者张钦
标题:热点:国内奶粉销量去年不升反降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0/3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