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多部委发文推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既放心 又秀丽
本篇文章2360字,读完约6分钟
推进多部委发文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
提供放心水产品的同时,提供民众美丽的景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亮
前几天,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共同发行了《关于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的几点意见》。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征得国务院同意,专门比较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化升级有重要意义。
在2月15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今后中国将优化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推动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 一边为人们提供高品质、安全、生态的水产品,一边为人们提供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
产管结合
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达到78%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渔业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 随着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态养殖模式迅速展开,稻渔综合栽培如火如荼,生态渔业模式在各地很受欢迎,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亮点很多。
农业农村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说,水产品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根据《中国居民饮食指南》,每天摄取水产品应该在40克以上。 但是,中国现在每天水产品的平均摄入量在30克左右,是全世界人均水平的56%,与推荐摄入量的下限值有很大差异。 中国水产品使用市场还有很大的快速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良好,连续6年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均在99%以上,市场例行监视合格率从年的94.4%提高到年的97.1%,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 张显良说,我国水产品总体安全,顾客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生产管结合、标本兼治,打“群拳”。
为了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见》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进口产品管理。 加强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进口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水产养殖药的指导。 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属地监督管理责任,提高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督的抽出力,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 三是加强疫情防控。 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实施水产种苗的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优化水产养殖疫苗的审查流程,加快疫苗的宣传和应用。
有减有留
科学划定空间布局
水产养殖业为“吃鱼难”的处理做出了贡献,但产业的迅速发展依然有制约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养殖水域周边的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建设用地扩大,水产养殖水域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从内部环境来看,水产养殖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水库、湖养殖网箱网太密,没有开发出稍微合理利用的空间,例如深海、水田、低地盐碱地等,或者
从年开始,农业农村开始制定新的养殖水域滩涂计划,要求各地合理部署水产养殖生产,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域、限制养殖区域和允许养殖区域。 现在,主产县的计划制定已经基本完成,77%的主产县政府公布了计划。 “计划必须依法遵守规则,必须用产业的迅速发展计划代替空间计划,也要扩大禁养区,也要实行产业保护主义,必须减少的东西,必须留下的东西。 ”康震说,将继续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计划制定的发表,实现全面展望。
记者观察到,解决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偏差,可以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被禁止,解体了。 比较上述问题,“意见”确定要求,一是不应该禁止的不能禁止,必须科学地划定禁止区域。 要坚决防止全区域、全流域、全海域的“一律”,盲目扩大禁养范围。 二是应该禁止的东西必须坚决禁止,但必须给予合理的补偿。 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饲养区域,养殖设施必须坚决拆除。 在全民所有水域没有依法取得养殖证的,养殖设施也必须依法拆除。 另外,必须考虑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水产养殖问题长期以来发展迅速,处理问题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不能急于获利。 ”。 康震强调,必须通过政策诱惑和资金支持吸引养殖户提高健康养殖水平,提高养殖尾水解决能力,实现生产与环境协调的迅速发展。 另外,有必要实行养殖者权益保护制度,以公共利益退出的,必须依法给予补偿,适当配置渔民的生产生活。
渔业净水
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出现了认为水产养殖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社会呼声。 于康震说,并非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法都给供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实际上,高密度不合理的饵型养殖方法对环境有很大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对水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产养殖和水环境污染之间不能轻易划等号。 但是,有点地方水产养殖和水生态环境的关系没有很好地解决,发生了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事件。 ”。 于康震表示,整体上水产养殖的负面影响有限。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调查公报》,水产养殖排放量占农业排放量的4%。 水产养殖污染物大多是氮磷等有机物,主要导致水域环境富营养化,对水体的影响总体不大。
另外,我国海水养殖中的贝藻类和淡水养殖中的鲣鱼等滤食性鱼类不是饵型水产养殖品种。 其中,贝藻类占海水养殖总量的83%,滤食性鲟鱼类占淡水养殖总量的25%。 这些养殖品种对环境具有良好的净化修复作用。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表明,海水贝类养殖每年可移动碳120万吨以上,生态效益显着。
尽管如此,康震说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意见》把改善养殖环境作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的重要副本,提出了科学设置网箱网周围,开展养殖尾水和废物管理等多种措施。 此外,强调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鼓励迅速发展不喂食的滤食性鱼类和滩涂浅海贝藻类的增养殖,用渔净水、渔业控制水,控制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乔金亮
标题:热点:多部委发文推水产养殖业绿色快速发展:既放心 又秀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9/3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