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防范自热食品风险不应止于“拉黑”
本篇文章1099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防止自热食品风险不仅仅是“拉黑”。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决定禁止“在电车列车上携带诱发烟雾警报的加热食品”等行为。 据报道,除广西外,福建、四川等地也发布了同样的规定,禁止在高铁车辆列车内吸烟和采用可以冒烟的东西。 ( 8月4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自热米饭、自热锅等自热食品系列迅速流行起来,“不用火也不用电,一瓶水就能吃到好吃的东西”。 目前中国民间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
但是,热食品的受欢迎背后有隐藏的担心。 自热食品的发热原理是发热包和水的化学反应,发热包由生石灰、铝粉等构成,遇水后3~5秒内立即升温,温度达到150℃以上,蒸汽温度达到200℃,采用者容易烫伤。 如果加热包破损或膨胀,可能会喷出高温液体,但通气孔堵塞可能会导致小型爆炸。 这不足为奇。 因自热食品引起事故时,会见了报告方。 年12月,上海的人在加热自热锅时发生爆炸,汤洒在右眼上,视力受损。
作为速溶食品的第一费用场所,高铁在乘客使用自热食品时经常误触烟雾警报器而减速。 高铁在全封闭环境下,人员比较密集,热食品起火、爆炸,结果不难想象。 从铁路运行安全的立场出发,有必要立法禁止在汽车中采用自热食品。 但是,这种“拉黑”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热食品安全上的担心,不能带入高铁,但自热食品在其他场合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自热食品是新的,国家食药监局发表的年版现行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只收录了方便面、方便面、方便面粥、方便面米粉等,没有收录自热米饭、自热锅等。 这意味着自热食品不需要食品生产许可,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由于缺乏标准,领域准入门槛降低,利润超过100%,很多民间资本争夺蛋糕,仅热锅之一就流入了数百个企业品牌。 许多企业品牌采用品牌代理模式,产品质量不受控制,良好不一致。 有些制造商为了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擅自使用廉价反应过程不稳定的发热剂,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到目前为止,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了“自热便利料理制品”团体的标准,于去年12月15日实施。 作为自热锅的发源地,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成立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推进了领域自律和领域标准的统一。 但是,可以看出团体标准设定是基于自主性的,标准的采用和实施没有强制力。 领域的自律性也只是有助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不能越过相扑台。 (张涛)
自热食品要多被列入汽车“黑名单”,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尽快制定自热食品国家标准,抑制野蛮生长,把自热食品领域纳入健康迅速的发展轨道,有力地保障公众的费用安全 漫画/陈彬
标题:热点:防范自热食品风险不应止于“拉黑”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7/3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