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理科生的就业春天来了?
本篇文章2621字,读完约7分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叶雨婷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报告》,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大学生呼吁升级,大学生供给调整滞后,具体文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理工科人才不足。
随着一学期的结束,火一般的“秋季把戏”也告一段落。 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规模预计比上年增加40万人达到874万人,毕业生人数更创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但是有些大学生发现,自己学的专业并不像周围同学抱怨的那样难以找到就业,他们可以垂下手拿到一些录取通知。 另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现在呈现出“结构矛盾”:社会环境的一些变化,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理工科人才短缺。
理工科专业是明亮的“就业成绩单”
想起前几天的就业经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四年级牟班龙说:“很开心。”
牟班龙就读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到了大学四年级,他在网上给一些心电图仪企业投了简历。 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企业,也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专业对口公司的演讲会。 不久前,他收到了网上发布简历的企业的联系,第二天上午委托进行视频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提出了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 一到晚上他就收到通知,被通知通过了面试。
“然后我们谈了工资待遇,双方都很满意。 现在的结果应该符合心理预期。 ”牟万龙高兴地说。
根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理工科专家,像牟班龙一样轻易得到offer的同学不少。 除此之外,在此期间,大学开始陆续发表本校年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许多理工科学校和综合性大学理工科专业的“就业成绩单”非常明亮。
根据《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截至去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1%,从公司所属领域来看,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领域包括新闻发布、软件、新闻技术服务业等。 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机构以公司为主,就业人数占69.9%,其中民营企业占33.4%。
另外,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平均年薪突破15万元大关后,毕业生平均年薪达到18.13万元,毕业生在就业活动中平均收到3.96份录用通知。 在北京理工大学,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35%,在毕业生排行榜前30名的公司(集团)中,都是航天、航空、武器、电子等重要行业的单位。
“在北理工,春节前学生拿到十几个聘书并不少见”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骠佳也注意到近年来理工科岗位的诉求越来越多。 他以使用者对北理工的控诉为例,说“有文科和理工科不对等情况,理工科职场的控诉明显大于文科,可能也关系到学校的定位”。
理工科人才的“结构性不足”
在大学的招聘市场上,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人才”能同时存在呢?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外部环境变化引起大学生申诉升级、大学生供给调整滞后,具体是文科毕业生就业困难
在某一时刻的高中,从大学入学招募的使用者领域的分布可以看到理工科行业的“人才战争”。 根据浙江大学《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从学校招聘的3290家部门的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业、新闻发布、软件和新闻技术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三个领域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0.46%
与理工科人才的“结构性不足”相比,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晓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当前国家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广大用人单位需要核心技术行业的人才诉求基本一致。 另外,不久前传达的意义上财经类、管理类使用者的职场,现在也出现了很多对工科学生的诉讼,客观反映了市场对理工科人才的诉讼迫在眉睫。
“公司的招聘不仅仅是专业论,重点是学生的能力是否适合职场,所以也为工科学生的跨境求职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但文科学生跨境求职的范围确实很少。 ”刘晓杰说。
尽管如此,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劣势。
刘晓杰说,在求职过程中,理工科学生和就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验较少,从学生个人能力来说,口头信息表达、语言组织能力和求职准备不如文科生充分。 文科生求职岗位的专业替代性高于理科生。 因为这个使用者对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和实习的对比性的要求会变高。
林骠佳也说,从职场要求来看,招聘文科学生的职场大部分要求具备可移动的能力,而控诉理工科学生的职场要求主要以专业技能为主。 理工科的学生在应聘公务员和其他公共管理职位时,笔试、面试的表现明显不如文科的学生。
“另外,从国考发表的岗位要求来看,不限于专业的岗位很少,很多工科专业的学生没有报考。 从时间的进度来看,文科学生找工作的战线更长。 ”。 林骠佳说。
大学生必须建立“合理的就业期待”。
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在很多选择下必须有更冷静的头脑。
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刘一苇(化名)从去年9月开始加入了“秋招”军,现在已经“登陆”了。 想起这几个月的招聘经验,他说:“结果很好,但过程是曲折的。”
在多次笔试、面试中,刘一苇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认识。 “我的专业偏向于技术,所以与文科专业相比,找到对口的工作比较容易。 但另一方面,我的选择面比文科生窄,只能在专业行业找到工作机会。 当然,要做理科生,我们必须珍惜自己拥有的‘技术门槛’”。
刘晓杰也发现了这个毕业生在求职中有些可喜的变化。 “首先,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比过去的学生明显,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选择不仅仅是高薪,考虑生活和将来的计划的人也在增加。 其次,学生的求职技能水平总体提高,这也与各高校就业工作普遍稳步开展密切相关。 ”。
与大学生就业活动相比,许多高校教师建议大学生应该建立“合理的就业期待”。
林骠佳说,所谓大学生就业难,有供求矛盾的原因,但也有个体期望值过高的原因。 许多学生因不合理的就业期待而引起“高不良、低不良”。 “风物长应该移开目光,不要太在意眼前的物质待遇,要关注国家的诉求,关注人的职务匹配和长期的快速发展”。
另外,刘晓杰建议,要长期做好准备,不要着急焦眉。 “根据我们的调查,从大学开始明确计划和实习实践的学生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明显高,就业难度也低。 这是因为有计划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动力。 ”。
刘晓杰说,对于现在很受使用者欢迎的理科生来说,必须把自己的成长才能和国家的诉求、主流的迅速发展联系起来。 “个人的成长只有站在国家的大平台上才能走得更稳定更快,只有置身于国家最紧迫的行业和地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题:热点:理科生的就业春天来了?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6/30855.html